章太炎说“长素(康有为)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耶?即知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权。……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材料说明
①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
②康有为认为立宪可避免流血
③章太炎主张革命
④ 章太炎认为立宪也须流血斗争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③④ |
苏联的世界超级大国地位在勃列日涅夫时期确立下来。这一荣耀背后的最主要消极影响是导致了()
A.苏联经济严重失衡 | B.苏联官僚集团膨胀 |
C.美国加紧遏制苏联 | D.苏联民众国家认同感降低 |
一位苏联工人说:“他们假装他们在付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民众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念 | B.特权阶层引起民众不满 |
C.工人缺乏物质激励 | D.地方企业缺乏自主性 |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发达资本主义之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阶级消失,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不复存在,剩余价值消失,以劳动券衡量产品价值,货币、贸易、商品市场因而丧失了存在的的必要。对比斯大林模式,我们发现斯大林模式()
A.总体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 |
B.基本实现了国家职能的去政治化、去暴力化 |
C.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实验 |
D.不符合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设想 |
瑞典被认为是社会民主主义“第三条道路”(介于国家社会主义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之间的道路)的典范,但人们现在普遍认为瑞典的福利国家制度陷入危机之中,如失业危机、老龄危机、财政危机、社会危机、制度危机,在20世纪50-70年代运行良好,并得到普遍认可的福利国家制度,进入80-90年代以来却饱受争议,甚至陷入危机,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经济增速放缓 | B.福利水平高 |
C.人口老龄化加剧 | D.就业人口比重下降 |
罗斯福新政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家正在为了保护没有特权的人免受剥削而寻求方法;在另一种意义上说,政府正在与私营企业进行竞争,并且逐步去代替它们,但是,并没有使公司与资本主义断绝关系。”这段话表明罗斯福()
A.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
B.认同社会主义思想 |
C.仍坚持私有制与自由企业制度 |
D.认为道义责任高于阶级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