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政治常识,全面阐述对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要求”的理解。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了10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这l0个“一号文件”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成为农村改革前进的灯塔,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结合材料,谈谈10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道理? (12分)
阅读分析题 本题18分
工业文明的发展在提高生活人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材料一 受居民收入的提高、汽车成本降低、政策效应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汽车消费不断增长。2009年,我国汽车销量超过1000万辆,同比增长23.38%,继续排名世界第一。人们在体会“汽车文明”带来的方便、舒适、快捷的同时,交通拥堵等负面效应也日益明显。
材料二 国外城市交通“缓堵”招数种种:
——纽约:私车一律停郊外
——华盛顿:“公交优先”,轿车分单双号入城
——东京:地铁至上
——伦敦:停车费抑制轿车
(1)上述材料给我们带来哪些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启示? 12分
材料三 “汽车文明”不仅带来交通拥堵,同时,汽车尾气造成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的不良影响日益加深。随着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低碳”一词“一夜爆红”,低碳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正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资源索取的方式以及人们生活的习惯和思维方式。
材料四 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更为突出,我国人均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模式,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巨大浪费,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 “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2)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6分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10分)
辨析:依法执政就是制定国家法律。
“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或者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材料一 2009年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57.6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2.4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147.8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5.40%,污染减排继续保持双下降的良好态势。2009年下半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启用“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落实年度节能目标。有人说:“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简要分析“节能减排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推动”的原因。(8分)
材料二:“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来的一项倡议。某校2班召开“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主题班会,号召本班同学于2010年3月27日20时30分—21时30分熄灯一小时,表明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应对气候变化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8分)
为了更好地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省政府成立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咨询委员会,通过咨询委员会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重大事项进行深入研究,开展科学论证,提出建议意见。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的建议。
(1)省政府“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2)公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参与国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