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
A.洋务运动 | B.百日维新 | C.清末新政 | D.预备立宪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
C.明朝的朝贡贸易 |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
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货(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工场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 …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 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
C.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 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一般来讲,古代手工业品中质量最好的是
A.家庭手工业 | B.民营手工业 | C.私营手工业 | D.官营手工业 |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 “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 |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小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
C.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
D.汉代丝织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