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 B.百日维新 | C.清末新政 | D.预备立宪 |
“当反对者指责他的改革纲领违背了教会政策时,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基督教权威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由此可见,宗教改革者主张()
| A.不再认同基督教权威 |
| B.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 |
| C.维护欧洲的宗教统一 |
| D.个人自由解释《圣经》 |
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文艺作品大都描绘了修士和修女们在野宴中纵情声色的情景。这些作品在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 A.宣扬了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
| B.宣扬了理性主义 |
| C.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
| D.成为革新文艺创作的主流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苏格拉底发展了一套辩证科学……这套科学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相对主义造成了个人放纵和道德破坏 |
| B.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 |
| C.智者学派的思想不能指导个人行为 |
| D.智者学派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
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 A.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
| B.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 |
| C.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 |
| D.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
《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
| A.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 |
| B.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
|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
| D.存天理,灭人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