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
B.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
C.宋代佃户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
D.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 |
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图中信息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A.新航路的开辟问题 |
B.由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问题 |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问题 |
D.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问题 |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这种机制不包括()
A.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
B.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间分权制衡 |
C.国会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 |
D.白人、黑人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分权制衡 |
秦朝废除了西周的“世卿世禄”“分土封侯”制度,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这套新制度的基本组织结构是()
①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②中央机构由三公九卿组成
③地方行政为郡县两级制,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
④主要官吏的选任,不论亲疏,选贤任能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俄国记者扬契维茨基记述了6月2日夜间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场面:“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但是团民仍然挥舞大刀长矛,高喊‘义和拳!红灯照!’向车站前进。”这一年是()
A.甲午年 | B.戊戌年 | C.庚子年 | D.辛亥年 |
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最初是从习惯法发展而来,但罗马法更重要的是成文法。要研究罗马习惯法首选的历史文献是()
A.《十二铜表法》 | B.公民法 | C.万民法 | D.自然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