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A.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
| B.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
| C.宋代佃户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
| D.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 |
毛泽东提出:“有必要在我国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中,进行解释,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 B.“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 |
| C.“大跃进”运动的全面推进 | 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由1949年的23.9%降至1952年的10.9%。一大批历史悠久的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地位,被改为工科院校。这种调整
| A.是对旧教育所进行的彻底改造 |
| B.体现了向工农及其子女“开门”的教育政策 |
| C.适应工业化建设对人才之需求 |
| D.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 |
“工厂死在接收上, 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 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
|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近代学者陈寅恪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 A.建构起天人一体的系统图式 | B.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潮 |
| C.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 D.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