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 ②苏联斯大林模式
③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 B.改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C.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 D.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
苏联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 | B.企业国有政策 |
C.粮食税 | D.劳动义务制 |
2004年7月,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评出了一份“战后美国总统经济成就”的排名,克林顿排名首位。以下属于克林顿时期经济增长原因的是
A.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 B.以“伟大社会”为施政纲领 |
C.经济繁荣、通货膨胀与失业率走低 | D.以“新边疆”为施政纲领 |
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