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判断6-9题。①、②、③、④中最先进入新一天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与②地相比,⑤地随地球自转的速度(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 |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 |
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 | D.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 |
当③地日出时,北京时间是( )
A.5时 | B.6时 | C.17时 | D.23时 |
当①地为正午时,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围是旧的一天的( )
A.1倍 | B.2倍 | C.3倍 | D.4倍 |
资源枯竭型城市往往因资源开采而兴、资源枯竭而衰。最新资料表明,目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已达72个。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据此回答37~38题。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下列措施中不适当的是
A.开发利用废矿资源 | B.开发可替代能源 |
C.积极发展非矿产业 | D.枯竭型城市整体搬迁 |
“矿竭城不衰”,煤城阜新将转型目标锁定“现代农业”,其原因可能有
①矿区有大量废地,人均土地资源丰富
②交通条件优越
③现代农业市场前景广阔
④国家政策的支持
A.①②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
干线起于四川达州宣汉,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全长1674公里。读图回答34~36题。下列因素中,属于川气东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A.农业因素 | B.交通运输条件 |
C.城市分布 | D.工业基础条件 |
西气东输管线的终点是上海,川气东送又向上海供气,这是因为
①从长远考虑,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发展的需求
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
③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线网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31~33题。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河段是( )
A.a处 | B.b处 |
C.c处 | D.d处 |
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A.防风固沙 |
B.调节气候 |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D.美化环境 |
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A、B、C三个平原地区,判断回答29~30题。比较A、B、C三个平原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A.光照丰富,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导致B所在区域图西部荒漠化速度快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耕作与放牧的粗放 |
B.远离海洋,降水少,风蚀严重 |
C.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
D.毁林和开垦草原现象严重 |
该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1→图4时期的
历史变化过程。(图1时期→图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回答27~28题。图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图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 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
C.洪峰流量及出现频率减少 | 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
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