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
C.培养液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
D.大草履虫的为上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 |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中某对同染色体不正常分离的情况。如果一个类型A的卵细胞成功地与一个正常的精子受精,所生的孩子可能患哪种遗传病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 B.血友病 |
C.21三体综合症 | D.白化病 |
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中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1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2精氨酸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3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的序列,可以确定这3种突变(DNA分子的改变)最可能是
A.突变基因1和2为一对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对碱基的缺失 |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对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对碱基的缺失 |
C.突变基因1为一对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对碱基的增添 |
D.突变基因2为一对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对碱基的增添 |
下列有关生物的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不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 |
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
C.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
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
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与积累 |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
注射抗流感疫苗可以预防病毒性流感的发生。但是,流感似乎防不胜防,不断有新的流感病毒出现。这些不断出现并引起流感暴发的新病毒是
A.病毒对新环境适应的结果 | B.定向突变的结果 |
C.病毒对疫苗选择的结果 | D.自然选择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