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 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_____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____。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_______________。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________。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个。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群落的主要类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的方法可用来测定田间棉花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
①夏季晴天,在田间选定有代表性的叶片(叶片左右对称)20片,挂小纸牌编号。
②用5%的三氯乙酸点涂叶柄一圈,将叶柄的筛管(具运输有机物功能)细胞杀死,并采取措施尽量保持叶片的自然生长角度。
③按编号顺序分别剪下叶片对称的一半,依次夹入湿润的纱布中,贮于暗处;4小时后,再按编号顺序以同样的速度剪下另外半片叶,也依次夹于湿润的纱布中。
④返回实验室后将各同号叶片的两半对应叠在一起,在无粗叶脉处用刀片切下面积均为S(cm2)的两个叶块,分别置于80℃~90℃下烘干,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称重,得到光照下的叶块干重总和为M(mg),黑暗中的叶块干重总和为N(mg)
(1) 在棉花的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物中,与暗反应有关的两种化合物是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其参与的具体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花叶片在晴天中午光照强烈时,光合作用强度出现了低谷,这一现象被称为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用三氯乙酸杀死叶柄筛管细胞的直接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题中数据和字母表示该种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等于:____________mg/cm2·小时
(5)衡量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除了本实验所用的干物质重量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来衡量。

右图为某家庭白化病(受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家系图,已知Ⅱ中的5号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Ⅰ中1和2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
(2)Ⅱ中4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
(3)Ⅲ中6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
(4)Ⅲ中6与7所生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为________
(5)若Ⅲ中6与7已生出一个白化病患儿,则二者再生一个孩子也是白化病的概率是______。

玉米幼苗的绿色( A )对白色( a )为显性,某小组为观察其性状分离现象,用杂合子自交产生的种子做如下实验。将杂合子自交产生的1600 粒种子随机分成两份,其中 800 粒播在有光处,另 800 粒播在黑暗处,数日后种子萌发长出幼苗。
结果:在黑暗处长出 798 株幼苗,全部白色;而在有光处长出 796株幼苗,有 598 株绿色和 198 株白色,请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
(1)从理论上推断:杂合子自交产生的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论上杂合子自交产生的种子所长出的幼苗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结果是否符合(2)理论比例?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实验目的改为“探究光对叶绿素生成的影响” , 则:
① 实验材料应选基因型为_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的玉米种子。
A.AA B . aa C . AA或aa D .AA和aa
② 设计实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经过选择的、数量相等的两份种子分别种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环境中,观察对比种子萌发后的幼苗表现型情况。

、下图是有关生物细胞生活史的概括。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②所示的变化,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认为引起④过程的因子,可分为三类,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现F→G→H过程的技术,称为______________。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4)⑥所示的过程叫________,形成的G叫____________⑦所示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

下面是某同学在完成“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后的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一)解离:剪取洋葱根尖5cm,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二)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适宜浓度的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 min。
(三)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四)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
(1)请改正报告中的3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误差,因而对整个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有___________。①取材时间②根尖培养温度③解离时间长短④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⑤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是否准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