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图2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研究。已知A、B两金属丝的电阻分别为RA、RB,且RA<RB,分别放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接入电路,在烧瓶中加入质量、初温均相同的煤油,再分别插入相同的温度计a、b。闭合开关通电一段时间,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应用所学知识可推断在通电时间相同时,两支玻璃管内煤油上升较高的是 (选填“甲”或“乙”)瓶。由此可知,在通电时间相同, 一定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
在“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钩码,改变钩码的数量,正确操作,实验数据如下:
序号 |
钩码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cm |
拉力F/N |
绳端移动距离s/cm |
① |
1.0 |
20.0 |
0.7 |
40.0 |
② |
2.0 |
20.0 |
1.2 |
40.0 |
③ |
3.0 |
20.0 |
1.7 |
40.0 |
(1)实验时,用手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的钩码缓缓上升.
(2)第①次实验时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3)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同一动滑轮,所提升物重增大,机械效率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序号 |
钩码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绳端拉力F/N |
绳端移动距离s/m |
机械效率η |
1 |
4 |
0.1 |
1.8 |
0.3 |
74% |
2 |
4 |
0.1 |
1.4 |
0.5 |
|
3 |
6 |
0.1 |
2.4 |
0.3 |
(1)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1是用________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________图做的实验,并请将表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数据;
(2)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
(3)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重物,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中,小聪以相同方式拉着同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和水平冰面上缓慢滑行,感觉在冰面上时更容易些.
(1)他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2)他根据图中的甲图的方法,做一次对比实验来验证其猜想.请你写出操作步骤并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器材)
(3)小明所用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5N,待测滑动摩擦力约为8N,水平桌面上备有乙图中的器材,请你帮他画出能测出滑动摩擦力的装置图.(弹簧测力计重、滑轮重及滑轮与轴和线之间的摩擦忽略不计)
小军同学为了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省力情况”,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前,小军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动滑轮的重力为1.0N,每个钩码的重力为0.5N.实验过程中,小军多次改变动滑轮所挂钩码的数量,分别记下每次所挂钩码的重力及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并将其填写在预先设计好的记录表中.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动滑轮的重力G0/N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所挂钩码的 重力G/N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
0.8 |
1.0 |
1.3 |
1.5 |
1.8 |
2.0 |
2.3 |
2.5 |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忽略摩擦、绳重及实验误差的条件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钩码的重力G以及动滑轮的重力G0的关系为________;在动滑轮的重力大于或等于物体重力的条件下,使用动滑轮________.
用细线拴住一端粗、一端细的实心胡萝卜并悬挂起来,静止后胡萝卜的轴线水平,如图所示;在拴线处沿竖直方向将胡萝卜切成A、B两段.
(1)你认为________段重些,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研究类似A、B轻重的问题,某同学在一根有等间距刻度的均匀杠杆两侧挂上每个质量都相等的钩码进行实验.杠杆静止于水平位置的三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的实验,可以判断________段萝卜重些.
②根据图的实验,该同学得出结论:
只要满足“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就能平衡.
A.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B.用图所示的装置,怎样通过实验来说明该结论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