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
①秦汉郡县制
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
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美国学者贝尼斯在《外国外交史》中曾说“雅尔塔实际上等于另一次慕尼黑”,下列史实符合的是()
A.国联主张以“国际合作”的方式管理东北三省 |
B.强行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 |
C.对部分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于起诉 |
D.同意苏联提出的欧洲战事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 |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为实现侵略制订了诸多计划,下列被希特勒宣称为“全世界将会大惊失色,难置一言”的计划最有可能是()
A.攻打法比的“施里芬计划” |
B.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
C.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
D.西北非的代号“火炬”行动 |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英国四百年来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英国总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所统治的是哪一个国家”。这说明英国的外交政策 ()
①以维持欧洲大陆均势为重点
②摇摆不定,没有原则
③始终以反对霸权主义为主要目标
④确保国家利益至上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④ |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
A.独裁与民主 |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
C.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 D.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
英国首相丘吉尔把二战期间的某次战役看作是大英帝国“命运的关键”,这次战役使德军“腰斩”大英帝国的战略企图破产。以下四张局部地图中,最有可能发生该战役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