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人类活动中,载人航天既是最令人激动的宇宙探索活动,又是最复杂、最困难的探险尝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统计表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统计表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并结合表中第三阶段的相关知识,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政策性因索。
材料二  冯如(1884年1月12曰-1912年8月25曰),广东人。他是中国最早从事飞机研制、设计、制造的人并提出航空救国主张,被美国报纸赞为“东方莱特”。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1911年2月,冯如谢绝美国多方的聘任,带着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到中国。1912年8月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中失亊殉职,被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追授陆军少将军衔,遗体安葬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塞,被尊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
(2)据材料二,你如何评价冯如?
材料三1950年,旅美科学家钱学森开始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钱学森终于沖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妁‘两烊一星’提前了 20年”。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阻止钱学森回归祖国的原因。
材料四中国进行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栽人航天。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然而,中国在开展了 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认为无论是在研制队伍、经验方面,还是在综合国力、工业基础方面搞栽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项目就搁到了 一达。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1992年,中国政府批准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2003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栽人飞船顺利升空。
——摘编自《中国航天大亊记》
(4)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有利条件。
(5)据材料和上述分析,近代以来我国在航天航空方面的探索有何重大意义?(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二一 位西方史学家评价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成就时说“不应看到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到它做到了什么。”
材料三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十二铜表法》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的根本缺陷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主要批评的是雅典民主政治中的哪一运作方式?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雅典民主政治“做到了什么”值得我们肯定?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如何客观认识雅典民主制?
(3)你认为《十二铜表法》是完美无缺的法律吗?据材料三加以判断并说明理由。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世界古代民主法制有什么共同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断,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维基百科》
(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各有什么表现?分别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门下,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门下省主乘舆八宝,朝会板位,流外考较,诸司附奏挟名而已。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3)结合明清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材料二、三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美)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三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成就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中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
《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材料四“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这是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研究中重点探讨的问题,在史学界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2)概述材料二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命相比有何差异?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中西差异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拉伯雷《巨人传》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曾说过,“要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三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一千年的精神黑暗”是指什么?材料二中“现实的黑暗”又是指什么?什么是“理性的阳光?”(6分)
(2)以材料三中提出的“原则”为基础,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其历史影响是什么? (4分)
(3)根据材料四可以看出卢梭主张建立的是何种政体?(2分)
(4)材料三和材料四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材料三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
材料四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以上均摘自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分析决定“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的经济根源是什么?材料中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这一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 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因素最主要有哪些?
(3)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试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这一时期,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4)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新趋势?谈一谈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