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验证生态系统成分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设计。
(一)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
1号瓶 |
2号瓶 |
3号瓶 |
1 |
各加入等量的水 |
||
2 |
不加河泥 |
加少许河泥 |
|
3 |
不加金鱼藻 |
加入等量的金鱼藻 |
|
4 |
加入相同状况的金鱼 |
||
5 |
置于相同光照下 |
||
6 |
置于室温20 ℃条件下 |
||
金鱼生存 时间(天) |
3 |
11 |
25 |
(1)1、2、3号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
(2)2号和3号瓶相比较,2号瓶中金鱼存活的时间短,说明了
。
(3)能说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是
。
(4)3号瓶中的金鱼最后也死亡,其原因是什么?
。
(二)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阳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实验设计思路:
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4号瓶,进行 处理,与3号瓶作对照。
(2)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
小型动物线虫普遍存在各类土壤中,其类群和数量极丰富,被看作是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性指示生物之一。我省沿海某湿地的三个群落中土壤中线虫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据表中数据回答:
(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中的线虫时,常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査。首先在三个群落内各选取5个采集点,每个土样分0~10cm、10~20Cm两层,在设置采集点时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选择地点。
(2)腐食线虫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成分,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此类线虫和表中_______________线虫数量明显增多。
(3)表中三个群落的___________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表层聚集”分布。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①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cm)土层;②深层土壤中_____________积累较少。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营养结构最复杂的群落可能是______________,因为该群落土壤线虫的__________最高。
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装置是________,B装置是________。
(2)图中A装置主要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____________的习性进行采集。
(3)许多土壤小动物不适于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先要用B装置采集大量跳虫用于实验培养,则B装置内最好装入的是_____(选“干燥的棉花”、“湿润的棉花”、“清水或酒精”,下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则B装置内最好装入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假定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
(1)提出你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_____________,前者一般适用于_____________的群落。
(3)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W的电灯,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_____________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试管中。
(4)在观察和分类的基础上,若要用记名计算法对两类土壤中的动物进行统计和分析,请你设计一个数据统计表。
(5)除了进行上述问题的探究外,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请你再提出一个要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
过量紫外光是一种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动植物健康的光污染物,某研究小组对“紫外光辐射量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结果如下:
培养皿编号 |
紫外光辐射剂量(J/m2) |
实验后酵母菌数量(个/ml) |
A1 |
0.2 |
27×104 |
A2 |
0.8 |
26×104 |
A3 |
X |
14×104 |
A4 |
2.0 |
10×104 |
A5 |
2.6 |
6×104 |
(1)表中X的值应为 ,原因是 。
(2)该实验还需增设一个辐射剂量为 J/m2的培养皿。
(3)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的无关变量有(至少写出两个) 。
(4)若将酵母菌置于培养条件适宜、容积恒定的某种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酵母菌种群密度稳定在16×104个/ml左右,则该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种群密度约为 。
(5)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用具:
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 ,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 。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应进行 。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目的是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
(5)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