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雅典就产生了“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形式: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行使相应权力的机构是
A.总统、国会、最高法院 | B.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
C.议会、首相、上议院 | D.首相、议会、上议院 |
罗马在帝国时期曾广泛流行无夫权婚姻。与之前的有夫权婚姻相比,这种婚姻夫妻处于同等地位,双方的财产分开;成年子女也拥有财产权,并享有签订契约和买卖财产的权利能力。这种婚姻制度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罗马立法技术的完善 | B.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 |
C.万民法取代了公民法 | D.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 |
古代雅典人的大多数相信“不研习演说术的人将成为它的牺牲品”这句格言。这揭示了古代雅典人
A.非常推崇以诡辩为特征的演说术 |
B.十分注重培养城邦公民文化素质 |
C.已经认识到直接民主制度的危害 |
D.重视演说术在民主政治中的作用 |
“16世纪时,关于中国的报道几乎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专利,进入18世纪,法国人后来居上,那些像优秀‘国外数学家’一类的博学的传教士,真正充当了中西学术文化交流的使者角色。”材料强调的是
A.西方传教士开始全面开垦中国文化 |
B.东西方之间开启了“对话”的历程 |
C.欧洲经由传教士引介关注中国文化 |
D.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现象达到了高潮 |
据统计,清代某县的108位知县中,出身进士的有31人,举人36人,贡生9人,其他32人。这反映出
A.科举制在选官方面影响非常有限 | B.科举制已成为最重要的选官方式 |
C.清代这一地区的文化教育较落后 | D.清代的人才选拔机制呈现多样化 |
有一次司马光批评王安石“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皆为盗,非国之福”,王安石反驳道:“善理财者,不加赋而上用足。”司马光回击道:“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两人争论问题的实质是
A.如何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 | B.藏富于国还是于民的问题 |
C.财富是否均调分配的问题 | D.是否苛法重税于民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