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水中常见的物质A为原料可以发展很多种工业,下图中包含了几种基本工业生产,请根据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C和D、C和G反应都可以制取消毒剂。C和G反应制取的消毒剂中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F和J通入A的饱和溶液中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A.先通入F后通入J B.先通入J后通入F
C.同时通入 D.没有先后顺序要求
(3)图中所示工业制法获得的纯碱中常含有NaCl杂质,用下述方法可以测定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
①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所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化学试剂。请按要求填空:
(1)浓硫酸试剂瓶上适合贴上的图标是(填写字母标号)。
(2)实验室用1.0mol·L-1的硫酸配制0.10mol·L-1的稀硫酸100mL,所需要的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酸式滴定管和。
(3)用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②验证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还原反应,则装置②、③中试剂依次为:、。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对Cl2使有色物质褪色的机理进行了探究。
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1)甲同学实验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实验现象,请你帮助他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2)甲同学在实验失败后对设计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并重新进行了实验,结果得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你认为他预期的实验现象是,由此得出Cl2使有色物质褪色的机理是;
(3)乙同学认为甲设计的实验装置即使改进后还缺少一装置。缺少的装置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室欲配制80mL 1.4mol/L的NaNO3溶液,试回答:
(1)用不到的仪器是:;
A.烧杯 B.500mL容量瓶C.圆底烧瓶 D.胶头滴管 E.玻璃棒
(2)配制时应称取NaNO3g;
(3)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
A.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
B.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
C.称量NaNO3固体时天平指针偏向左方
D.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E.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F.定容时俯视液面
动手实践: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
||||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
||||
⑥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
F.生成淡黄色沉锭。 |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 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1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仪器:① ,② ,烧杯,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各1分)
实验内容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实验现象(填A~F) |
写出步骤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步骤⑥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
此实验的结论: 。(各2分)
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Fe(OH)2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6 mol/L H2SO4溶液和NaOH溶液。填写下列空白:
(1)B中盛有一定量的,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填“打开”或“关闭”),目的是
。
(3)A反应一段时间后将活塞E(填“打开”或“关闭”),目的是。
(4)实验结束,拔去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Fe(OH)2被氧化。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04mol电子,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体积为L(标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