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上可用下列装置来测定黄铁矿中硫的质量分数(忽略SO2、H2SO3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如下:
A.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称取研细的黄铁矿样品
C.将2.0g样品小心地放入硬质玻璃管中
D.以1L/min的速率鼓入空气
E.将硬质玻璃管中的黄硫铁矿样品加热到800℃~850℃
F.用300mL的饱和碘水吸收SO2,发生的反应是:I2+SO2+2H2O=2HI+H2SO4
G.吸收液用CCl4萃取,分液
H.取20.00mL吸收液,用标准0.200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
试回答:
(1)已知:4FeS2 + 11 O2 = 2Fe2O3+ 8SO2 如12gFeS2完全燃烧放热85.3kJ,则FeS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步骤G中所用主要仪器是 ,应取 (填“上”或“下” )层溶液进行后续实验。
(3)装置①的作用是 。
(4)步骤H中滴定时应选用 作指示剂
(5)假定黄硫铁矿中的硫在操作E中已全部转化为SO2,并且被饱和碘水完全吸收。滴定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滴定次数 |
待测液体的体积/mL |
标准碱溶液的体积/mL |
|
滴定前 |
滴定后 |
||
第一次 |
20.00mL |
0.00 |
20.58 |
第二次 |
20.00mL |
0.22 |
20.20 |
第三次 |
20.00mL |
0.36 |
20.38 |
则硫铁矿样品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小数点后1位)
(6)也有人提出用“沉淀质量法”测定黄铁矿中含硫质量分数,若用这种方法测定,最好是在装置⑤所得吸收液中加入下列哪种试剂 。
A.硝酸银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某同学为了测定三聚氰胺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设计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三聚氰胺在常温下呈晶体,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氮气和水。取12.6 g的三聚氰胺晶体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假设三聚氰胺完全反应转化成产物)。
(1)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个即可)。
(2)当C装置中反应完全发生后,读取H中水的体积的实验操作顺序为。(填序号)
①读数②冷却至室温③调平G、H装置中的液面
(3)测定数据如下:
经测定,G中收集的气体折合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 L。
①利用上述实验数据,计算三聚氰胺的实验式为。
②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
③若D装置选用下列材料代替铜网,可选用(填序号)
A.CuO | B.Mg | C.Ag | D.C |
(4)已知氢氰酸(HCN)的结构简式为H-C≡N,三聚氰胺分子类似于苯分子结构,每个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达到8电子或2电子结构,试写出其结构简式:。
(5)三聚氰胺分子中所有原子(填是、否)共平面。
15分) 某工厂从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中分离、回收上述三种物质,设计了以下方案:(1)A、B、C是被回收的物质,它们分别是(写名称)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
(2)所用试剂分别是(写名称)I__________Ⅱ___________Ⅲ______________
(3)三步操作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室,操作①应在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进行。
(5) 写出有乙酸和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把10mL淀粉胶体和5mL KCl溶液的混合液体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中,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2min后用两支试管各取5mL烧杯中的液体,并做如下实验:
(1)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其现象是
;
(2)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碘水,其现象是
;
(3)由上述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把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NaOH、NaCl、CH3COOH、NH3·H2O、C2H5OH溶液分别倒入六个烧杯中,接通电源。试回答:
(1)为什么连接C2H5OH的水溶液的灯泡不亮;其余的灯泡均亮了;
(2)为什么连接盐酸、NaOH、NaCl的水溶液的灯泡亮度一致,连接CH3COOH、NH3·H2O的水溶液的灯泡亮度一致且比连接HCl、NaOH、NaCl的水溶液的灯泡要暗。
现有失去标签的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四种无色溶液,为了鉴别四种溶液各是什么,将它们随意编号为A、B、C、D后,按下表进行实验,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试根据实验现象回答:
实验顺序 |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① |
A+B |
没有现象发生 |
② |
B+D |
有气体放出 |
③ |
C+B |
有沉淀生成 |
④ |
A+D |
有沉淀生成 |
(1)推断并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A、B、C、 D。
(2)写出各序号实验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反应的说明理由。
①
②
③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