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①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②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细胞膜
③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 ④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液泡膜
⑤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⑥干燥的大豆种子泡在清水中逐渐胀大 ⑦暑天新鲜蔬菜在空气中萎蔫
|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②④⑤ | D.①③⑤ |
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其中一条链中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信使RNA中鸟嘌呤与胞嘧啶分别占碱基总数的()
| A.24%,22% | B.22%,28% | C.24%,26% | D.23%,27% |
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
| B.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
| 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
|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
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DNA分子复制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分别位于两个()
| A.同源染色体上 | B.非同源染色体上 |
| C.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 D.姐妹染色单体上 |
图一表示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丁四个物种,其种群密度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图二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某种群数量大小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二中的曲线1可表示甲种群从浅海区迁移到深海区生殖数量的变化 |
| B.甲、乙、丙、丁4个种群中乙最可能是生产者 |
| C.图二中的曲线2可表示丙种群从浅海区到深海区生殖数量的变化 |
| D.图二中的P点可表示丁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的种群数量 |
鱼被宰杀后,鱼体内的ATP会生成具有鲜味的肌苷酸,但酸性磷酸酶(ACP)会催化肌苷酸分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为了研究鱼类的保鲜方法,研究者从草鱼、
鱼和鳝鱼中分离得到ACP,并对该酶活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相关实验结果如图、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CP在不同浓度金属离子中的相对活性
| 金属离子 |
浓度(mmol/L) |
相对活性(%) |
||
| 草鱼 |
鱼 |
鳝鱼 |
||
| Na+ |
30 |
100.83 |
101.47 |
96.03 |
| Zn2+ |
1 |
112.38 |
116.06 |
158.13 |
| Ca2+ |
5 |
65.21 |
96.18 |
88.18 |
A.不同鱼类的ACP活性都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B.将宰杀后的
鱼放到37℃左右的环境中一段时间能保持其鲜味
C.将宰杀后的草鱼放到适宜浓度的Ca2+溶液中鲜味下降的速度会减慢
D.Zn2+能使这三种鱼的鲜味下降速度都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