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实验,以两种方式介绍同一个人,甲方式说他是个“聪明、勤勉、冲动、挑剔、顽固、嫉妒”的人;乙方式说他是个“嫉妒、顽固、挑剔、冲动、勤勉、聪明”的人。结果,甲方式的介绍带给听者的整体印象要比乙方式好得多。这告诉我们
①立场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②以不同顺序呈现同样的内涵会产生不同的观感
③构成事物的要素不同,事物的性质就不同
④最先呈现的东西会盖过后出现的相反信息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遍布城乡的加油站将不仅能为燃油汽车加油,还能为电动汽车充电或为天然气汽车充气。加油站的这种变化表明( )
| A.新技术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 B.企业经营应适应市场需求 |
| C.“节能减排”是经济发展趋势 | D.市场需求量变化决定产品供给 |
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 元,产量为l0万件。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
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
| A.4元、4元、60万元 | B.6元、8元、90万元 |
| C.4元、6元、90万元 | D.8元、6元、120万元 |
在经济学中,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在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出的各种产品的数量组合。下表记录了鲁滨逊独自在荒岛生活时一天所能获得的鱼和野果的数量,根据表中数据可绘制“鲁滨逊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见下图)。后来,鲁滨逊获得了一个奴隶“星期五”,“星期五”的捕鱼能力比采集野果的能力更强。两人一起工作时,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 )
| 鱼(条) |
![]()
野果(斤) |
||
| O |
10 |
||
| 4 |
7.5 |
||
| 7 |
5 |
||
| 9 |
2.5 |
||
| 10 |
0 |

2010年以来,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过程中,民生问题被置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国家重视民生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 C.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 D.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而强有力的体制支撑。这表明()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B.改革是生产力的自我完善 |
|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