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08年,上海《图画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作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 B.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
C.启蒙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表中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A. 适应时代的需要 B.隋唐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度渐渐解体
C.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D.宋朝以文治国,重视科举取士

史学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史学家乙:“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史学家甲关注历史的延续和连结 B.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
C.两位史学家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 D.两位史学家论述视角有较大不同

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

A.技术支持 B.原料的支持 C.市场需求 D.资本支持

“罗马帝国一方面吸收了清除形式主义以后的公民法规范,另一方面吸收了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法规,创立了一套不同于公民法的规范。其内容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权。”材料表明该时期的罗马法:
①主要解决经济纠纷和民事纠纷②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③简洁灵活,实用有效④使境内自由民都取得了公民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上述观点能互相印证的有: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
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