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 A.孙叔敖 | B.管仲 | C.李冰 | D.郑国 |
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
| A.宣政院 | B.中书省 | C.行中书省 | D.枢密院 |
下图毛泽东题词中的“百花齐放”是在哪一领域实行的
| A.社会科学 | B.文艺和学术 |
| C.自然科学 | D.尖端科技领域 |
1999年12月,在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中,评出了一位“世纪人物”。该刊物称赞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弹和宇宙迷的开启者”,“以其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这位“世纪人物”是
| A.爱迪生 | B.奥本海默 | C.爱因斯坦 | D.诺贝尔 |
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互联网的诞生 | B.城市化进程加快 |
|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D.科学技术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