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辐射
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②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Sv),1西弗(Sv)=1000毫西弗(mSv)=1000000微西弗(μSv)。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
照射剂量 (单位:毫西弗) |
对人体的影响 |
小于100 |
对人体没有危害 |
100~500 |
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 |
600~1000 |
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
2000~4500 |
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 2 至 6 周内死亡 |
③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小于100毫西弗的放射线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实际上,人类是生活在放射环境中的,人类的生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线。人所受的放射线包括天然放射线和人工放射线。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例如,太阳光等宇宙射线,人体内的钾-40,岩石、土壤和水中都存在放射性物质。此外,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也会产生放射线。具体说,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0.25毫西弗,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每年的辐射照射剂量为0.5~1毫西弗。
④日本的核辐射让人惊慌,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辐射源却很容易被忽视。实际上,在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例如,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的建筑材料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燃煤造成空气污染,佩带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对人体也有严重的损害。在日常生活中,医疗辐射的危害是最大的。任何方式的X线检查都是有损受检者健康的,受检者都要承受不同程度辐射致癌的风险,接受的剂量越大,受辐射致癌的风险越高。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CT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往往半年甚至3个月就做一次。事实上,这些检查可能给病人带来永久性的伤害。CT等检查是利用X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的原理进行检查的,而X射线也是核辐射的一种。有统计数据指出,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几百次X线胸片。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研究结果估算,以一个1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可能因照射X线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4期,有改动).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当照射剂量是2000~4500毫西弗(mSv)时,人体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一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读了本文后,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至少写出四种)
(四)向中国人致敬
我进入巴黎某大学前,每周要上一节对话课。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辑向我介绍过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他常提问,且问题刁钻古怪得很。你小心,他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叫做‘难堪’……”
第一堂对话课上,我就被教授点着名来提问。在我自认为巧妙地回答了他的问题之后,他又提问:“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么?”
班上当即冷场。我慢慢地对我的教授说:“先生,我没听清楚你的问题。”
他清清楚楚地一字一句,又重复一遍。我看着他的脸。那脸,大部分掩在浓密的毛发下。我告诉那张脸,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不明白“哪个中国”一说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
“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地感受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寂。几十双眼睛,蓝的绿的褐的灰的,骨碌碌瞪大了盯着三个人来回看,教授,我,我对面那位台湾同学。
“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我说。马上,教授和全班同学一起,都转了脸去看那位台湾人。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正视了我,连眼皮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道来:“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话音才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一片松动椅子的咔咔声。
教授先生盯牢了我,又递来一句话:“您走遍了中国么?”
“除台湾省外,先生。”
“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
“政府不允许,先生。”
“那么,您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该是谁负主要责任呢?”
“该是我们的父辈,教授先生。那会儿他们还年纪轻轻哩!”
教室里又有了笑声,教授却不肯放过我:“依你之见,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如今?”
“教授先生,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一人做事一人当’。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我说,也朝他笑,“我没有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自己酿就的难题的资格。”
我惊奇地发现,教授思路十分敏捷,他不笑,而是顺理成章地接了我的话去:“我想,您不会否认邓小平先生该是您的父辈。您是否知道他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我想,如今摆在邓小平先生桌面上的,台湾问题并非最重要的。”教授浓浓的眉毛如旗般展了开来又升起:“什么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在邓小平桌面上?”
“依我之见,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是他最迫切需要考虑的。”
教授依然对我穷究下去:“我实在愿意请教: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都有兴趣清楚这一点。”
我突然一下子感慨万千,竟恨得牙根儿发痒,用眼狠狠戳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站了起来对他说,一字一字地:“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也不会受到像我今天要承受的这类刁难。”
教授倏地离开了讲台向我走来,我才发现他的眼睛很明亮,笑容很灿烂。他将一只手掌放在我的肩上说:“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国家的。”然后,他两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下课。”
出了教室,台湾同胞与我并排走。好一会后,两人不约而同地看看对方说:“一起喝杯咖啡,好吗?”
(有删节)、法国教授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学生才思敏捷,能言善辩。 |
B.中国学生的法语对话能力提高得很快。 |
C.一个普通中国人都能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捍卫民族尊严。 |
D.中国人不怕别人的刁难。 |
、文中加点词语,“牙根儿发痒”、“狠狠戳着”、“一字一字地”说明了什么?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本文叙述了一位中国学生在法语对话课上回答教授提问的故事,你认为他回答教授的话中哪一句最精彩?为什么?
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最精彩。因为
(三)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2分)
.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2分)
.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2分)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2分)
.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2分)
.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2分)
.请说一说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二)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回答问题。
海尔曼博士是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他开的诊所已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里没有人不知道海尔曼和他的疹所的。
海尔曼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有这样几件事,一下子就把海尔曼抬了起来。
一天夜里,他的诊所被一个小偷给撬开,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都被小偷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慌忙中撞倒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
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给打上了石膏绷带。一直在诊所里把他治好了才交给警察。
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您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小偷自然感激得五体投地。在交警察前,他恳求把他放了。他说:“海尔曼博士,您不愧是上帝的儿子。我愿意再次得到您的拯救,不到那阴森的牢房里去领面包……”
海尔曼博士两手一摊说:“先生,对您这个要求,我这把手术刀就无能为力了。”
一时传为佳话。
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车祸中受重伤的人来论诊所。
海尔曼一愣:呵,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仍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至今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魅力。
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为来求你,你是全市唯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
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未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
“亲爱的海尔曼,我和他都对不起你,可是我们遇了难……但愿你的手术刀不带着往日的仇恨。”
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这种场合的重逢,使他不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只冷冷地反问一句:“列夫斯基夫人,你忘记我教导过你的话了吗?”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列夫斯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待进了手术室才清醒过来,见拿着手术刀的是海尔曼,不由大吃一惊,连忙挣扎着要起来。
“老实躺好,这是上帝的安排。你是我永难宽恕的情敌,你又是我必须抢救的患者。”
一个修补头颅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多个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列夫斯基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忏悔说:“如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您而献出余生。”
“医生在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怨。”
这事更引起了人们的敬重。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有人能给他做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搭眼就认出这是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这个人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呀。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那个盖世太保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这个人的心上……
在受审时,德国人说:“你沾污了你的手术刀。”
“没有,他用得其所。”
“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没有,他一字一顿的说,”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先是冷静思考片刻,然后就扮演起自己的角色,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市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量的反法西斯标语。时至今日布拉沙还在最高的楼宇上,挺举着“天职”两个大字,谁都明白人们赋予了它更深远的含义。试给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小说通过三个典型的故事来刻画海尔曼医生的形象,前两个故事情节表现了海尔曼医生的性格特征;第三个故事情节则表现了他
.海尔曼医生面对文中的小偷和情敌,他对“天职”是怎样理解的?面对法西斯分子,他对“天职”又是怎样理解的?
.比较原句与改句,哪句表述得更好?说明理由。
原句: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了那个盖世太保的胸膛。
改句: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剖开了那个盖世太保的胸膛。.海尔曼医生给法西斯分子“治病”时,为什么要换上去教堂才穿的西装和最新的百白外套?
.当海尔曼医生认出那名德国警官时,他会怎么想?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他当时的心里活动。
(一)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段,回答问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不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摘录原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
、在你的生活中,肯定有像阿长这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请你运用掌握的有关描写人物的手法,对其做简要的描写(60字以内)。
(三)贫穷与富有
女儿曾问我:我们家有钱吗?
我说:我们家没钱。
她又问:我们家很穷吗?
我说:我们家不穷。
六周岁的她似董非董。
前日,单位发起“冬季捐寒衣”活动,晚上,我打理着一些我们一时穿不着的寒衣。女儿问:这些衣服给谁?
我说:送给穷人。
她又问:为什么?
我说:他们没寒衣,过不了冬。
她点点头,一副很明白的样子。一会儿,她拿来一件小棉袄、一条围巾,一顶帽子,说要捐出去。我正想鼓励她两句,不料她一把拉下她爸爸的帽子说:爸爸,求您了,把这顶帽子也送给穷人吧!
我的心一震,为女儿那小小的心。我一直以为自己富有同情心,而在这之前,我却从未想过要将自己正需要的送给别人……
第二天,我送她至校门口,看着她捧着那个小包裹一蹦一跳地走进校门,我的眼睛渐渐湿润。
我高兴,她将比我更富有。、文章的主人公是________,“我”在文中起____________作用。
、“将自己正需要的送给别人”体现了女儿的什么精神?
、本文篇幅短小,但有韵味,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