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的转化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回答以下问题:
(Ⅰ)(1)在25℃、101kPa下,1g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55 kJ的热量,写出表示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2)2Zn(s)+O2(g)=2ZnO(s) ΔH1=" —702" kJ/mol
2Hg(l)+O2(g)=2HgO(s) ΔH2=" —182" kJ/mol
由此可知ZnO(s)+Hg(l)= Zn(s)+HgO(s) △H3= 。
(3)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过渡态。下图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Ⅱ)下图为相互串联的甲乙两个电解池:
请回答:
(1)甲池若为用电解原理精炼铜的装置,则:
A极是 极,材料是 ,电极反应为 ,
B极是 极,材料是 ,电极反应为 ,
电解质溶液为 。
(2)乙池中若滴入少量酚酞试液,开始一段时间后,Fe极附近呈 色。
(3)若甲槽阴极增重12.8g,则乙槽阳极放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_________________。
(4)同时若乙槽剩余液体为400mL,则电解后得到碱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 _____。
下面是你熟悉的物质:
①O2② 金刚石 ③ NaBr ④ H2SO4⑤ Na2CO3⑥ K2S⑦NaHSO4这些物质中,只含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只含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____。
将NaHSO4溶于水,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6种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
W |
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
U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R |
单质为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
T |
M层上有6个电子 |
X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
Y |
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
Z |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
完成下列空白(涉及W、U、R、T、X、Y、Z时,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T的原子共有个电子;元素X的一种核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核素的
符号是。用电子式表示:
①气态化合物XR2_________________;
②元素W、R形成的10电子分子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
是(填序号)。
a. 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b. 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
c. 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
2 |
① |
② |
③ |
|||||||||||
3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
4 |
⑨ |
⑩ |
表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写出该元素的单质与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①、②、⑥、⑦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
③元素与⑩元素两者核电荷数之差是 。
设计实验方案:比较⑦与⑩单质氧化性的强弱,请将方案填入下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与结论 |
拆开1mol H—H键,1mol N—H键,1mol N三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 ,391kJ,946kJ:则理论上,每生成1mol NH3,热量(填:吸收或放出)kJ;事实上,反应的热量总小于理论值,为什么?
在NaCl、NaOH、N2、H2S、Na2O2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只含有极性键的是,只含有非极性键的是,既含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是,既含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