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W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且ΔH=ΔH1+ΔH2,则X、Y可能是
①C、CO ②S、SO2 ③AlCl3、Al(OH)3 ④Na2CO3、NaHCO3⑤Fe、FeCl2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
下列文字表述与反应方程式对应且正确的是
A.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检验其中的溴元素:Br—+Ag+==AgBr↓ |
B.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3 + 2H+==Ca2+ + H2O + CO2↑ |
C.葡萄糖与菲林试剂的反应: CH2OH(CHOH)4CHO+2Cu(OH)2+OH— ![]() |
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 + H2O + ![]() ![]() |
已知乙烯醇(CH2=CH—OH)不稳定,可自动转化为乙醛。乙二醇在一定条件下发
生脱水反应,也有类似现象发生,
所得结构简式有人写出下列几种,其中不可能的是
①CH2="CH2" ②CH3CHO ③ ④
A.①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苯的最简式 C6H6 | B.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
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
D.甲醛的结构式:![]() |
下列各组均属于纯净物的是
A.福尔马林、白酒、食醋 | B.甘油、氯仿、乙醇钠 |
C.苯、汽油、无水乙醇 | D.二氯乙烷、聚氯乙烯、苯酚 |
反应aA(g)+bB(g) cC(g)(Δ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问题:
(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_____________;
(2) A的平均反应速率vI(A)、vⅡ(A)、vⅢ(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_________;
(3) 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4) 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T3(填“>”“<”“=”),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min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第IV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上必须标出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