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前项是实验试剂,中项是其作用,后项是实验目的,不正确的是
A.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使DNA和RNA着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通入CO2后变色,鉴定是否有CO2的生成 |
C.健那绿染液,使叶绿体染色,观察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
D.无水乙醇,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色素 |
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
B.为保护鱼类资源,只有鱼群达到K时才能捕捞 |
C.在K/2时,种群增长最快 |
D.当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增长率为0,不再有新个体产生 |
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高度精确、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是一种对环境做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图中甲、乙所示的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丙、丁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体液调节方式,①表示血管 |
B.乙图所示的靶细胞可能为肌肉细胞,从结构上看,②属于传出神经 |
C.若丙图所示细胞为垂体细胞,则信号分子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 |
D.丁图信号分子引起细胞的变化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下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
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 |
科学家发现过度肥胖往往造成血浆中葡萄糖浓度过高,且血浆中胰岛素浓度也偏高。某研究室以过度肥胖的老鼠为对象,研究阿司匹林对矫正肥胖老鼠生理缺陷的作用。实验组肥胖老鼠服用阿司匹林3周,对照组老鼠未服用阿司匹林,之后进行实验。给甲组老鼠喂食葡萄糖后血浆中胰岛素浓度变化如甲图;给乙组老鼠注射胰岛素后血浆中葡萄糖浓度变化如下图乙。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肥胖老鼠的胰腺对葡萄糖刺激不起反应,无法制造胰岛素 |
B.服用阿司匹林后,老鼠血浆中胰岛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
C.肥胖老鼠对胰岛素不起反应,使胰岛素无法调节血糖浓度 |
D.服用阿司匹林使老鼠恢复对胰岛素反应,使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 |
为研究不同室温条件对皮肤及口腔温度的影响,某人在能迅速改变温度的房间内做了相关的实验测量。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口腔温度基本不变,能保证酶催化所需的适宜温度 |
B.在50~90min,皮肤温度下降的原因是室温降低,皮肤血流量减小 |
C.第90 min时,为了减少热量散失,立毛肌收缩,汗腺分泌减弱 |
D.整个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