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材料二:我国2007-2011年基尼系数

年份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系数
0.47
0.496
0.48
0.469
接近0.5

注:基尼系数用于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基尼系数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怎样才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个人品德 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是新一届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有专家提出,用负面清单管理市场,增加政策透明度,便利市场主体投资经营。

负面清单管理
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相关规定举例
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禁止投资、限制投资,列明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让企业和个人等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
对新闻、博彩等涉及国家和社会安全的行业做出禁止或限制性规定。对未列入负面清单的金融、运输、医疗服务等行业则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简化审批程序,最快4天企业可以拿到营业执照。


材料二:中国政府网2014年7月8日披露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这意味着,这项放宽市场准入的制度将推广到全国。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的负面清单比起面向外资的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范围更广。这是国务院近来密集推出的激发市场活力、简证放权举措的延续。
(1)结合材料一,运用市场经济和企业的相关知识,说明负面清单管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否弱化了宏观调控?

当前,信息消费已经成为扩大内需的新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2010—2013年中国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水平

年 份
居民信息消费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元)
756
982
1266
1595
居民信息消费增幅(%)
——
29.8
28.9
25.9
居民消费水平(元)
10522
12272
14235
16370
居民消费水平增幅(%)
——
16.6
16
15
居民信息消费支出占总额消费支出的比重(%)
7.1
8.0
8.9
9.7

表二:2010-2013年信息消费对GDP的贡献

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最终信息消费支出(亿元)
10142
13235
17130
21726
最终信息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信息消费率)
2.54
2.81
3.3
3.8
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信息消费贡献率%)
---
4.2
8.16
8.85

材料二:2013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指出:近年来,全球信息范围内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日益活跃的消费热点。与此同时,我国信息消费面临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有待提升、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弱、市场准入门槛高、配套政策不健全、行业壁垒严重、体制机制不适应等问题。亟需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财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为我国促进信息消费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反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违法违纪行为也趋于隐蔽化、复杂化,这些都对反腐斗争构成巨大挑战。十八大以后,以网络微博为代表的民间反腐渠道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亦存在诬告陷害等问题。只有走上法制的轨道,健全权力的监督机制,这才是反腐的关键所在。
材料二:当前广东、浙江等省正在率先开展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试点。这一制度的有效推进,除了需要健全的监督机制外,更需要官员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思想上筑起防腐拒变的防线。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和公民应怎样拒腐和反腐。
(2)材料一、二体现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什么道理?
(3)结合材料二,从“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角度,谈谈官员们在推进财产公示制度建设中应怎样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西方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而对我国的出口企业实行了壁垒及限制,加上自身的原因。许多企业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面对“严冬”,大量企业首先选择缩减生产,降低成本,“熬”过冬天,等待“春天”的来临。更有一部分企业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选择“冬泳”,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换代,增加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的研发,努力开拓市场,实现逆势成长。
材料二: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率先复苏。一些企业精心规划,合理地选择并购行业,在海外并购中占得先机,增强了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但由于中外企业文化,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同及对并购对象发展前景缺乏思考等因素,海外并购也存在着一定风险。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一提供的的信息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我国企业应怎样更好地实现海外并购的健康发展。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作为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和国人引以为豪的国粹代表,京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0年获选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20世纪初,京剧创作进入辉煌时期并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以后,京剧被正式列为国粹,《沙家浜》等剧目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形式。但是,“文革”后,京剧迅速失去观众。21世纪初,一场保护京剧的运动在全国展开,但是,与受众广泛的流行文化相比,京剧仍主要局限于中老年观众,“小众”现状未根本改变。
材料三:时下盛行一种观点,认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要维护其原生态。京剧经过了数代人的传承,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大众审美需求,不断地进行了适应性调适、创新、完善乃至重构。京剧的保护不能将其完全“冷冻”起来,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活态”保护。所谓“原生态”应是在今天的历史横断面上认定的“原生态”。
(1)结合材料一,说明弘扬京剧艺术的意义。
(2)有人认为:京剧虽经典但“小众”,与色彩斑斓的流行文化相比,它将逐渐失去市场。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3)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三,说明我们应如何对京剧进行“活态保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