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恒定为2 L的密闭容器里充入2 mol M和一定量的N,发生如下 反应:M(g)+N(g)
E(g)。当反应进行到4min时达到平衡,测得M的浓度为0.2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 min时,M的转化率为80% |
| B.4 min时,用M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8 mol·L-1·min-1 |
| C.4 min后,向容器中充入不参与反应的稀有气体,M的物质的量减小 |
| D.2 min时,M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 mol·L-1 |
有① Na2CO3溶液② CH3COONa溶液③ NaOH溶液各25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③>②>① |
| 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
| C.若分别加入25mL0.1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
| D.若3种溶液的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 |
下列各组物质,无论总质量一定或总物质的量一定,它们以任意比混合,耗氧量都不相等的是
①C2H2与CH3CHO②CH3OH与CH4③C2H2与C6H6④HCOOCH3与HCHO
| A.② | B.① | C.②③ | D.③④ |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数据,下列为某同学对数据的利用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用一定量NaOH稀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测得的中和热数据,来推算一定量稀H2SO4和NaOH稀溶液反应的反应热 |
| B.用沸点数据推测能否用蒸馏的方法将两种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 |
| C.用反应热数据的大小判断不同反应的反应速率大小 |
| D.用原子(或离子)半径数据推断同周期或同主族某些原子(或离子)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
下列所设计的鉴定方案或者结论正确的是
| A.检验C2H5Cl中的氯元素时,将C2H5Cl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后,加入稀硫酸后进行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 |
| B.向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逸出,此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含有CO32- |
| C.向0.1mol·L-1 FeSO4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Fe2+具有氧化性 |
| D.向2.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 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AgCl 的Ksp比AgI 的Ksp大 |
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在稀土串级萃取理论方面作出的贡献。稀土铈(Ce)元素主要存在于独居石中,金属铈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受热时燃烧,遇水很快反应。已知:铈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氧化性:Ce4+>Fe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熔融的CeO2制Ce,铈在阳极获得 |
| B.铈溶于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为:Ce+4HI=CeI4+2H2↑ |
| C.用硫酸铈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Ce4++2Fe2+=Ce3++2Fe3+ |
| D.四种稳定的核素13658Ce、13858Ce、14058Ce、14258Ce它们互称为同位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