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的氧气吸收量和厌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乙曲线表示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
B.图中甲曲线表示在不同氧气浓度下厌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
C.氧浓度为d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需氧呼吸 |
D.若甲代表的呼吸作用方式在氧浓度为b时消耗了Amol的葡萄糖,则乙代表的呼吸作用方式在氧浓度为b时消耗的葡萄糖为A/3mol |
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一般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解旋酶 ④二氧化碳 ⑤唾液淀粉酶 ⑥甲状腺激素 ⑦乙酰胆碱 ⑧尿素 ⑨胰岛素
A.②③④⑥ | B.①③⑤ | C.①③⑤⑦ | D.③⑤⑥⑧⑨ |
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
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
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
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 |
人们发现,若对某种害虫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进行防治,其灭虫效果常会逐年降低。与这种现象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农药导致害虫基因突变,害虫分解这种农药的能力增强 |
B.农药对害虫起选择作用,抗药个体生存下来的几率更高 |
C.使用农药后,害虫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 |
D.使用农药后,害虫立即向未施药的田野转移 |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对于自然选择作用的研究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的 |
B.隔离是所有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C.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D.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不定向的变异,因而造成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
已知一个完全标记上15N的DNA分子含1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A)有40个,经过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需游离的胞嘧啶(C)为m个,则n、m分别是
A.3 900B.3 420 C.4 420D.4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