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迷信与科学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迷信只是一种主观臆测,而科学则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客观观察之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其中“谶”是秦汉问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谶纬之学又称符瑞文化,是继筮卜文化之后出现的企图沟通天人关系的又一学说。“其(谶纬)极端性既凸显了汉代思想博太吞吐的气势,又凸显了汉代思想拼凑杂芜的思想缺陷;既表现了汉人的自信与智慧,又表现了汉人的迷信与稚拙;既是色彩绚丽的时代画卷,又是黯然消退的过眠烟云。”
——徐兴无《谶纬文献和汉代文化构建》
(1)有人认为与筮卜文化相比谶纬文化有其进步意义,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的认识。(6分)
材料二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要指出“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代表性理论成就,并简要评述《天体运行论》的历史地位。(6分)
自由、民主一直是思想家们关心讨论的主要论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平民主义者先假定了正义在于“平等”;进而又认为平等就是至高无上的民意;最后则说“自由和平等”就是“人人各行其意愿”。在这种极端形式的平民政体中,各自放纵于随心所欲的生活,结果正如欧里庇特所谓“人人都各如其妄想”(而实际上成为一个混乱的城邦)。这种自由观是卑劣的。公民都应遵守一邦所定的生活规则,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卷五
材料二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的和成功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彼西洋者……自其自由平等以观之,……人人得其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隔,君不甚尊,民不甚贱,而联若一体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严复《原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里斯多德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来说明“极端形式的平民政体”实际上容易导致城邦的混乱。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卢梭和亚里斯多德的观点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什么重大发展?
(3)材料三中严复如何理解西方的自由和民主之间的关系?以严复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借鉴西方,为中国设计了什么样的强国方案?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
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
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
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
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
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材料三
世界博览会主题概览
时间 |
主题 |
时间 |
主题 |
1933年 |
一个世纪的进步 |
1982年 |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
1935年 |
通过竞争获得和平 |
1984年 |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
1937年 |
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
1985年 |
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
1939年 |
明日新世界 |
1990年 |
人类与自然 |
1958年 |
科学、文明和人性 |
1998年 |
海洋:未来的财富 |
1962年 |
太空时代的人类 |
2000年 |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
1964年 |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
2005年 |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
1970年 |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
2010年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1974年 |
无污染的进步 |
2015年 |
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世博会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令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
——摘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1911年……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文中划线部分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______。概括毕士麻克提出观点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发出感慨的原因。(6分)
谈谈你对“它在中国的历史……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的理解。(4分)
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联系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留学生在国家发展和国际交往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留学生享受唐政府的优待。为了照顾外国和其他民族的学生,特设宾贡科,考中者称宾贡进士。宾贡进士以新罗、大食、渤海等国的留学生为多。宾贡进士在唐朝可入仕做官,如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十八岁考中进士,后在唐淮南节度使军中任职。各国入唐学生对国际交往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在长安招聘人才,交结其他国家使节,搜集或出资购买书籍,特别是他们将学习、了解的唐文化与典章制度传播于各国,从而更增加了盛唐气象的国际色彩。
——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
材料二 玻利瓦尔在书信中写道:“我被送到欧洲学习。……我研究过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等人。”玻利瓦尔研究者比拉认为:“近代法国作家和哲学家的作品给了他以最坚实的文化知识。孟德斯鸠的作品主要给玻利瓦尔以思想上的启迪,而卢梭的著作则引起他感情上的共鸣。”玻利瓦尔访问意大利期间,到蒙特萨克罗远足,想到罗马的光辉和贫困,激动得脸色骤变,宣誓要为美洲的独立献身。可以说,这就是解放者诞生的时刻。
——摘编自[委内瑞拉]奥古斯托·米哈雷斯《解放者》
材料三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东渡日本,重新探索救国真理。1901年,邹容离开重庆前往日本。到日本后,邹容一面勤奋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理论和历史,如《民约论》、《法国革命史》等书;一面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在日本期间,他还写成《革命军》一书初稿,回国后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署名出版。章太炎为之作序,称许《革命军》为“义师先声”。
----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等根据材料一,概括入唐留学生增加唐朝国际色彩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罗在教育和科技方面受到唐朝哪些影响。
根据材料二,回答玻利瓦尔的思想来源和奋斗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玻利瓦尔作为“解放者”的巨大贡献。
根据材料三,概括邹容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容等留学生所传播的革命思想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图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