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等事件与过程,常常被列为重点。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多半是属于为争取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这一切当然是必须讲的。但是如果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这能算是完整的历史吗?”上述观点所体现的史观是
A.阶级斗争史观 | B.文明史观 | C.近代化史观 | D.全球史观 |
“儒家不是不强调法律,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就是君主与士人共治的法律。”(《佯儒实法——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社会的统治真相》)材料中“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的含义是( )
A.以宗法血缘为依据的贵贱有序 |
B.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理念 |
C.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理论体系 |
D.以理学为主导的官方哲学 |
“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这一主张来自( )
A.儒家 | B.法家 | C.墨家 | D.道家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一观点应当属于()
A.儒家 | B.法家 | C.道家 | D.墨家 |
“这颗‘炸弹’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武器,而不是一个军事武器,它将使中国获得一个核国家的形象和在亚洲增加威信。”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有力打击了美苏的核讹诈 | B.中国从此迈入了核国家的行列 |
C.中国提高了在亚洲的影响力 | D.世界政治格局平衡因此而打破 |
习近平指出:“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下列属于毛泽东晚年犯错误的“社会历史原因”的是
A.他领导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经验不足 |
B.在建设时期照搬战争年代的成功做法 |
C.一系列胜利使他晚年产生了骄傲情绪 |
D.马克思的设想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