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等事件与过程,常常被列为重点。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多半是属于为争取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这一切当然是必须讲的。但是如果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这能算是完整的历史吗?”上述观点所体现的史观是
A.阶级斗争史观 | B.文明史观 | C.近代化史观 | D.全球史观 |
某历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坏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
任何人都难免有时代局限,相对于开明的林则徐也不例外。他在1839年9月的奏折中写道:“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这种认识
A.是对敌方作战能力误判的结果 | B.是政治腐败的结果 |
C.是中国思想文化落后的结果 | D.是长期闭关锁国的结果 |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 《 乔家大院 》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
A.苏商 | B.浙商 | C.晋商 | D.徽商 |
20 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A.1949 年 | B.1952 年 | C.1954 年 | D.1956 年 |
二战后初期,罗伯特 · 奥本海默曾说:“我们或可以预料一下这样的情形,两个大国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也处于危境。”这里的“两个大国”指的是()
A.英国 | B.美国 | C.苏联 | D.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