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6至17世纪的中国正经历着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悄然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文化反思和批判创新的新现象.对这种”新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使传统儒家思想得到发展,焕发生机
B.是对传统程朱理学思想的彻底否定
C.是对西方启蒙思想家学说的借鉴
D.促成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北宋前期确立了“守内虚外”的策略,“守内”主要是指北宋政府()

A.加强中央禁军实力 B.加强对百姓的防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加强对武将的控制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A.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B.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C.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D.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该言论产生的背景是()

A.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B.汉初休养生息,政权稳定
C.汉武帝时期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D.两宋儒学融合佛道思想,理学产生

“在天之变,日月薄食(蚀)。四十二月日一食(蚀)。五十六月月亦一食。食(蚀)在常数,不在政治,年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材料反映了()

A.老子批评周分封制 B.苟子批判庄子主观唯心主义
C.王充批判“天人感应” D.范缜批判佛教的灵魂不灭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