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教材中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实验中,需要染色的实验有 ▲ (填序号),常用到酒精的实验有
▲ (填序号)。
(2)由于实验材料所限,有时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处理中正确的是 ▲ 。
A.实验①,可用尿糖试纸代替斐林试剂 B.实验③,可用稀释的蛋清代替豆浆
C.实验⑥,可用花椰菜代替鸡血红细胞 D.实验⑦,可用蚕豆花药代替蝗虫精巢
(3)如果实验④的材料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在滴加质量浓度为0.075g/mL的胭脂红溶液后(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观察到了质壁分离现象,则实验结果应为下图中的 ▲ (填序号),该实验结果说明原生质层具有 ▲ 。
(4)有关实验⑧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静置一段时间后,直接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D.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E.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5)如果做完实验⑤后,发现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非常淡,若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操作过程很规范,则可能的原因除了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外,还可能是 ▲ (写出1个合理原因即可)。
小麦的高秆 (D) 对矮秆 (d) 为显性,抗锈病 (T) 对不抗锈病 (t) 为显性。锈病是锈菌引起的,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有人做了如下实验:让高秆抗锈病与矮秆不抗锈病的两个品种杂交, F1全为高秆抗锈病, F1自交得 F2419 株,其中高秆抗锈病为 236 株、高秆不抗锈病为 78 株、矮秆抗锈病 79 株、矮秆不抗锈病为 26 株。试分析回答:
(1) 通过后代表现型的数量关系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 _________ 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定律。
(2) 亲本的基因型为 ______________。
(3) 在F2新出现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新类型的比例为 _________ 。
(4) 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小麦是人们所需要的优良品种。在利用题中亲本培育过程中,应在代选出矮秆抗锈病小麦,然后,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为人们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下面左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右图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1)缬氨酸的密码子是 。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常染色体上的________性遗传病。
(3)如果II6和II7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要保证II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
(4)II8基因型是 。如果II8与患该病的女性结婚,子女患病的几率是 。
下列三个图为真核细胞内三项重要的生理活动。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二、三所表示的三个过程在细胞核内完成的有 (填图示的番号),属于基因表达的有(填图示的番号)。
(2)图一所示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分裂周期的 期;复制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在细胞周期的期分开。如果图二中是以C链作模板链合成A链,参与该过程的酶是。
(3)含有密码子的链是(用图中字母回答),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 种。
(4)图三所示的生理过程不可能发生在人体的()
A.乳腺细胞 | B.肝细胞 | C.成熟的红细胞 | D.神经细胞 |
(5)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通过控制 来直接影响性状,二是通过控制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下图是DNA分子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7的中文名称是。
(2)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 ,在染色体上呈 排列。
(3)解旋酶作用的部位是[ ]。DNA的复制方式是。
(4)等位基因A与a的根本区别是()
A.A控制显性性状,a控制隐性性状 |
B.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
C.碱基的种类不同 |
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
[生物——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还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若想获得脱毒菌,可以切取一定大小的等进行组织培养。
(2)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状态,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发生。
(3)科学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技术结合,培育出抗虫棉。这一过程中,要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常采用的方法是。但由于抗虫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有时候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因此,需检测抗虫棉的抗虫特性,除进行水平检测外,有时还需要进行水平的检测。
(4)为了培育抗虫棉,需获得抗虫基因,科学家常利用DNA在中溶解度不同来提取它,在沸水浴条件下可作为鉴定DNA的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