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②尊君在不 不:
③相委而去 委: ④元方入门不顾 顾: .翻译下列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友人惭,下车引之。.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元方有哪些品质?
.“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文言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①,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②。解释划线词。
① 录毕,走送之()② 同舍生皆被绮绣 ()
③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下列句中的“/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 B.益慕圣贤/之道 | C.腰/白玉之环. | D.门人弟子/填其室 |
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耽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
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以才名拜太学学士。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当道) |
B.及鲁肃过寻阳(到) |
C.耽书,父母恐其成疾(沉溺) |
D.讲罢,孝怡异之(惊异)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衣被蔽塞窗户 |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家人所觉 |
C.蒙乃始就学乃置《礼》于前 |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后高祖闻之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从吕蒙和祖莹身上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节选)
【乙】在河上,有一人荷竹簏①,牵二犬。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目转动,艳妆如生。又以小锦鞯②披犬身,令美人跨坐,安置已,叱犬疾奔。木雕美人镫而腹藏,腰而尾赘③,跪拜起立,灵变无讹④。又取一木雕男偶,头插雉尾,披羊裘,跨另一犬追之。木雕美人频频回顾,男偶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木雕美人》有删改)
注:①竹簏(lù):竹子编的箱子。②锦鞯:精美的鞍鞯。③赘:垂挂。④无讹:没有差错。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诎右臂支船()
(3)见一人荷竹簏()
(4)木雕美人频频回顾()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左臂挂念珠倚之何陋之有 |
B.又以小锦鞯被犬身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
C.镫而腹藏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D.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尝贻余核舟一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 安置已,叱犬疾奔。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苏轼和木雕美人肖像的句子,并简要说说这些描写的共同作用。
描写苏轼的句子:;木雕美人肖像的句子:。
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甲文】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
冰雪文序
张岱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①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②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③人挹④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⑤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注释】①若:像。 ②特:只不过。③恣:放纵,任凭。④挹(yì):舀。⑤奚(xī):什么。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1)不见曦月(2)每至晴初霜旦
(3)作之者固难(4)无不藉此冰雪之气请用“/”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1)【甲文】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袁鸣三声泪粘裳”有什么作用?
(2)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⑴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⑵照车前后各十二乘⑶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⑷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⑸上十二诸侯皆来朝。 吾臣有肦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⑹十二乘哉!”魏惠王惭,不怿⑺而去。
⑴田:打猎。后写作“畋(tián)”。⑵径寸之珠:直径一寸的大明珠。⑶乘(shèng):车,兵车。包括一车四马。⑷檀(tán)子:人名。下文“朌(bān)子”“黔夫”“种首”均为人名。⑸泗(sì)上:泗水之滨。⑹特:只,仅。⑺怿(yì):高兴,快乐。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若寡人国小也()
(2)使守南城()
(3)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
(4)则道不拾遗()下面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魏王会田于郊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
B.将以照千里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
C.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岳阳楼记》) |
D.徙而从者七千馀家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八则》)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
(2)魏惠王惭,不怿⑺而去。
(3)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选文中威王与魏王对“宝”的理解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