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
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
庇西特拉图(约公元前600-前527年)成为雅典的第一位僭主(通过政变或其他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独裁者)。其执政的总体倾向是支持平民与氏族贵族开展斗争,并继续推行梭伦立法,“很少变更”。这说明庇西特拉图
A.在本质上是一位民主者 | B.换取平民支持自己独裁统治 |
C.削弱氏族贵族维护统治 | D.必须适应雅典民主政治发展 |
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下列对这一决定解读错误的是
A.发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是当今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C.变更了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 | D.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和土地经营效益 |
邓小平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邓小平在这里所指出的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是
A.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 | B.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 |
C.适度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 D.家庭经济与集体经济相结合 |
1985年邓小平说:“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这里的“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指
A.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 B.美苏争夺全球战略资源的问题 |
C.制约中国西部开发问题 |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较量问题 |
下图是依据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绘制的《1936年中国国内商品市场商品值所占比例示意图》。它表明
A.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
B.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且工业化水平低 |
C.商品供给因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而扩大 |
D.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粮食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