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卢梭在他的小说《新爱洛绮丝》中,借一位开明贵族之口说)在一个国家里,贵族只不过是有害而无用的特权。你们如此夸耀的贵族头街有什么令人尊敬的?你们贵族对祖国的光荣、人类的幸福有什么贡献?!你们是法律和自由的死敌。凡是在贵族阶级显赫不可一世的国家里,除去专制的暴力和对人民的压迫以外,还有什么?
材料二:(l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博马舍在他写的剧本《费加罗的婚礼》中借主人公费加罗之口以仆人身份对他的贵族主人说)因为您是个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您多么洋洋得意!您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除去在从娘胎里走出来时用过一些力气外,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我呢,湮没在无声无息的广大人群之中,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施展出来的学问和手段,就足够统治整个西班牙一百年还有富余。您居然想跟我来争夺果实!
材料三:(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读过博马舍的剧本后惊呼)这个人嘲笑国家中所有一切应该受尊敬的事物。这个剧本上演就会产生危险,它会导致拆毁巴士地狱。
——以上材料均引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主要思想。据此说明其对社会现实的基本态度。
(2)由路易十六的“惊呼”,你可得出什么结论?(3分)
(3)上述材料提供的思想主张对促进法国社会变革起了什么作用?(3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辛亥革命史资料选》
材料二:今日共和初成,兴实业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重要之政策。——中国近代史资料
材料三: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专制阶级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袁世凯,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与彼,其致失几,又何待言!    ——《孙中山资料选集》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清帝”指哪位清朝皇帝?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政治态度?
(2)材料二的主张是什么?如何评价此主张?
(3)材料三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分
(4)材料三中“情势所迫”的史实依据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及大战中,苏联与美英的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回答:(14分)
(1)“二战”前夕,苏联与美英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4分)
(2)“二战”前夕,它们在处理相互关系上做了哪些既害人又害己的事情?(4分)
(3)“二战”中苏联与美英关系发生了怎样的转折?转折的原因是什么?(6分)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家璇表示……日方应该注意一个重要背景,日德同为二战的加害国,德国早就颁布法律严禁为纳粹法西斯翻案,而日本至今却仍允许美化侵略历史的右翼教科书出版;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德国总理勃兰特就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忏悔,日本首相却年年参拜祭祀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二者的反差何其之大……
唐家璇指出,……日本政府现在只强调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民族文化传统、政府对篡改历史教科书无权过问,而把邻国的国民感情视为外来干涉一概排斥。日本在外交上采取这样的政策,怎么能赢得邻国和国际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呢?——“唐家璇会见日本共同社社长”
材料二:(中、日、韩)三国之间的相互贸易增长超过了三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增长。这一点已经引起了国际贸易界的广泛关注。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国成为日本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2002年中韩贸易进出口额达440亿美元,年增30%,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另据日方统计2002年的日韩贸易额近570亿美元。2002年中、日、韩三国之间贸易额已突破2000亿美元。
材料三:在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中,经济无疑是最有力的变量,但毕竟不是惟一的变量。历史和文化因素同样是最基本的变量,而且更持久,对国家的对外决策和国际合作常常具有决定性作用。……去年(2004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通过了《中、日、韩合作行动战略》和《中、日、韩合作进展报告》。这对于人们一直谈论的建立“东北亚共同体”的目标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温家宝总理在老挝召开的这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东北亚要朝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切合实际的。但把东北亚的区域主义从经济层面提升到政治战略层面,还为时尚早。
——宿景祥“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更符合中日韩三国现状”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日本在政治上不能赢得国际社会信任和支持的原因。(4分)
(2)德、日两国对待历史问题的强烈的反差,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战后对德、日的处理。结合所学历史知识,简述二战后对德、日的处理情况。(8分)

(14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俾斯麦强硬推行“铁血政策”,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帝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保持了腓特烈二世以来的许多旧传统……统一以后,德国经济开始腾飞,很快超过了法国和英国,跃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工业界和商业界将目光扫向了世界,立志走殖民大国的道路。——《德国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这场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直接威胁着一些国家的统治基础……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十分恐慌,他们感到用旧民主的方式已经无法维持自己的统治。于是转向他们曾经“避开的极端主义领袖”,积极支持希特勒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与教训》
材料三 德国投降后,美、苏、英、法于一九四五年元月五日发表了关于管制德国的联合声明,规定把德国以及首都分为四个占领区。……
八月,波茨坦协定重申:“德国军国主义及纳粹主义将予根除,”并详细制定了管制期关于处置德国的政治和经济原则。
材料四 1971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政府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在被德国纳粹杀害的波兰人纪念碑前下跪。这一动作强烈地震撼了人们的心。
阅读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历史和经济角度分析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罪魁祸首的社会根源。
(2)一战后德国处境如何?材料二所说“旧民主的方式”指什么?后来发生什么变化?
(3)材料三所规定的二战后德国受到了制裁,处置德国的政治和经济原则是什么?
(4) 德国政府和人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何反思?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3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9年,每逢总统就职典礼的全国性日子,人们都要赋予为合众国作出奉献以新的意义。
在华盛顿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创立和熔铸成为一个国家。
在林肯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维护这个国家。使它避免从内部发生分裂。
今天,人民的任务是挽救这个国家及其制度,使它避免因外部因素而瓦解。
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证明这不是真的。
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后来这若干年一直是生气勃勃的年代,是这个民主国家的人民获得丰收的年代。因为这些
年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安全,而且我希望,也带来了更好的认识,即生活的理想是由物质以外的东西来衡量的。
对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而言,一个民主国家的这段经历是最重要的:他成功地度过了国内危机;它抛弃了许多邪恶的东西;它根据持久的路线建立了新的结构。而通过所有这些,它坚持民主的实际。——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材料二世界各国人民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面对着未来,他们既充满希望又满腹忧虑。
在这疑虑的时刻,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期待着合众国的善意、力量以及明智的领导。
——杜鲁门就职演说(1949年1月20日)
(1)1933年,美国开始了罗斯福新政。与传统的经济政策相比,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分)新政在历史上产生了哪些积极的作用?(4分)
(2)上述材料美国1941年和1949年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各是什么?(2分)运用所学知识,分别简要说明相关历史背景。(4分)
(3)材料一中提到的“人民的任务”都得以完成。以林肯和罗斯福执政时期的美国历史为例,归纳任务完成的相同原因。(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