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导致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问题。据材料回答10-12题。
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2000年)
| |
世界平均 |
中国平均 |
河西走廊 |
塔里木河 |
准噶尔盆地 |
海河流域 |
| 水资源 开发利用率 |
30% |
20% |
92% |
79% |
80% |
95% |
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可利用量均高于世界平均值 | 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 |
| 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 |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调水 |
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
| A.降水总量少 | B.降水年际变化大 |
| C.浪费更严重 | D.水资源需求量大 |
河西走廊水资源开发利用中,违背可持续发展区际公平原则的是
| A.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日益加剧 | B.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
| C.地下水逐渐增加,水循环加快 | D.植被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农业区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
该类农业区所在地形属于
| A.冲积扇 | B.河流沿岸平原 |
| C.河边滩地 | D.河口三角洲 |
此类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沉积 | B.流水沉积 |
| C.冰川沉积 | D.流水侵蚀 |
这里聚落的分布特点
| A.分散在山区 | B.集中于山前地势较高的地方 |
| C.成条带状分布于山麓或河流两岸 | D.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示意图可表示某些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读图回答各题。
如果该图为热力环流模式,MN为下垫面,则
| A.甲处气压低于丁处 | B.风由甲处吹向丁处 | C.甲处气压低于乙处 | D.甲处天气晴朗 |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MN为下垫面,则
| A.甲处代表陆地 | B.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 |
| C.环节④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 D.人类活动对环节③的影响最大 |
如果该图为季风环流
| A.若此图代表东亚季风环流,则甲为太平洋,乙为亚欧大陆 |
| B.若此图代表南亚季风环流,则甲为亚欧大陆,乙为印度洋 |
| C.若此图代表东亚夏季风,则④的风向是西南风夏季风 |
| D.若此图代表南亚夏季风,则④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完成各题。
![]() |
图中流经c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图中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a、b、c、d四地的洋流和海水性质比较
| A.a处为寒流,增温减湿 | B.b处为寒流,降温减湿 |
| C.c处为寒流,降温增湿 | D.d处为暖流,增温增湿 |
图中a、b、c、d四点为甲地反气旋过境时的风向。读图回答各题。
图中甲地
| A.位于南半球 | B.位于北半球 | C.天气阴雨 | D.昼夜温差不变 |
下列四幅图中与a、甲、b一线近地面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在扬州盛夏,甲地闷热难挡 |
| B.若在扬州冬季,乙地人此日感觉稍暖 |
| 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
| 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于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