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对其调查研究有利于农业、林业、渔业等产业的发展。以下是三个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回答问题:
(1)第一小组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50尾,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50尾,其中标记鲫鱼有2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约为 尾;若原初标记的个体有个别标记脱落,则计算出的数值比实际值 。
(2)第二小组对某地区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单位:株/㎡)连续进行了5年的调查,下表是所得的数据,其中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
![]() 种名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豚草 |
0.3 |
0.6 |
1.1 |
2.1 |
3.3 |
狗尾草 |
10.0 |
9.2 |
8 |
6.8 |
5.5 |
曼陀罗 |
3.0 |
2.1 |
1.1 |
0.3 |
0.1 |
龙葵 |
3.0 |
2.0 |
0.4 |
0 |
0 |
灰绿藜 |
3.2 |
2.8 |
1.7 |
1.3 |
0.6 |
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从5年来五种植物数量变化可知:城市绿化选择物种应坚持的原则是 。
(3)第三小组调查某生物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为他们绘制的坐标曲线。
①图中曲线 符合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
②人们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后,应使种群数量维持在 点,原因是 。
③若图中曲线II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
。
Ⅰ.有关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实验的问题分析:
(1)该实验为(对照、对比)实验。
(2)检测B中有无酒精生成用试剂,颜色由橙色变为。乙装置酵母菌培养液上方空气中有氧气存在,却可以设计为无氧呼吸方式探究,原因是
。
(3)甲装置中酵母菌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其种群增长曲线为
(4)葡萄糖在细胞内彻底氧化分解的总反应式:。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与在体外燃烧相比较,突出的不同点有:
。
Ⅱ.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问题探究。请回答:
(1)若将这个装置用来探究光是否为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则应该再增加一个装置,做法是:。
(2)若将这个装置用来探究CO2是否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则应该再增加一个装置,做法是:。
(3)若将这个装置用来探究Mg是否为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则应该增加一个装置,
做法是:。
(4)若将这个装置用来探究水稻对钙离子、硅离子的吸收情况,做法是:
。实验结果可说明水稻根对离子的吸收具有。
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图1中的实验流程。
(2)冲洗的主要目的是,冲洗应特别注意不能,以防止菌种的流失。
(3)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时关闭,在时连接充气泵,并连续不断地向内。
(4)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产生的,在果醋发酵时排出的是。
(5)写出与(4)题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
(6)若在果汁中就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说明原因。
。
根据有关知识分析下图并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A、B、C、D四块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情况为
(2)若给你一些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并利用上述有关材料,设计实验证明上述结论:
实验设计 ,
。
实验结果 。
(3)若把甲组放在匀速旋转的圆盘上,光照保持不变,则生长素的含量状况为A B。
(4) 和 是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重要因素,其中后者也是植物 性形成的原因。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I.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II.计数与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III.根据教材实验和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必要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应进行。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目的是。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计数方法。
(4)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是:。
下图为不完整的碳循环示意图。A、B、C、D构成生物群落,第①-⑨号箭头表示循环过程。请回答:
(1)图中A、D分别表示、。
(2)过程①为,完成①过程的能量来源是。
⑧过程是指作用,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形式循环的。
(3)指出上图作为碳循环图解的不完整之处。
(4)导致目前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原因是图中的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