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三株小麦幼苗分别培养在相同的培养液中,开始时测得它们吸水和吸收K+情况基本相同。随后,对三株幼苗进行处理,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结果(如下表)。请阅读下表并回答问题:
小麦幼苗 |
处理方式 |
处理后吸水量变化 |
吸收K+量变化 |
a |
—— |
不变 |
不变 |
b |
注射呼吸抑制剂 |
不变 |
减少 |
c |
培养液中增加K+肥 |
减少 |
几乎不变 |
(1)b幼苗吸收K+量明显减少,说明植物吸收K+需要__________,吸收的方式是___________。此时,b幼苗根细胞吸收Mg2+量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2)c幼苗吸收K+量没有增加是因为根细胞膜上_______的数量有限,吸水量明显减少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c幼苗根尖成熟区细胞___________(填“发生”或“没发生”)质壁分离。
下图所示DNA分子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2表示,图甲中4有种,中文名字分别是。
(2)图甲中1、2、4所构成的结构_________(是/不是)一个脱氧核苷酸,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乙可看出DNA分子好似一架“旋转梯子”,那么这个“旋转梯子”的“扶手”是由(填序号)交替组成,它形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相当于两个“扶手”间“阶梯”的物质是碱基对,它的形成靠(填序号)相连,并严格遵循原则。
(4)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32P的同位素培养基上,则能在甲图编号1至7中,DNA的________部位(填序号)检测到放射性。
图1表示某种生物(基因型为YyRr)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字母Y、y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中DNA分子数。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图3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 ,CD段变化发生在 期。
(2)图2中,甲细胞处于图1中的 段,对应于图3中的 。
(3)图2中,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所示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排列的特点是 。
(4)图2中,丙细胞的名称是 。请仔细观察丙细胞内染色体上的基因,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实验的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
F1株数 |
F2株数 |
||
紫色叶 |
绿色叶 |
紫色叶 |
绿色叶 |
|
①紫色叶×绿色叶 |
89 |
0 |
242 |
81 |
②紫色叶×绿色叶 |
121 |
0 |
451 |
30 |
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合②的F2中,紫色叶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种,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
(1)技术和技术是获得单克隆抗体的基础。
(2)图中A过程是从小鼠的脾脏中取得细胞,该细胞能够产生。从小鼠体内提取分离该细胞之前,应给小鼠注射类物质。
(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
(4)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的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
特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扩大生产,提高产崽率,要进行良种牛的培育。下图为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用激素处理使供,受体母牛同期发情。
(2)冲卵实质上是用特定装置将供体母牛子宫内的冲洗出来。
(3)从A到E中,适宜于牛的胚胎移植时期有。
(4)图中标号3为,它将来发育为胎膜和胎盘。
(5)为了提高牛胚胎的利用率,常采取的方法是;处理的时期是;
(6)胚胎移植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主要意义是?
(7)若一次给受体母牛移入多个胚胎,产生的多个后代基因型相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