蓍草是菊科的一种植物,从海平面到3000m的高山都有分布。从不同海拔高度收集的蓍草种子在同一个花园相同条件下,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引起不同海拔的蓍草植株高度显著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 |
| B.高海拔蓍草能适应特定的环境,不同海拔蓍草种群的基因库有差异 |
| C.若本实验研究“环境和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收集的数据仍不足 |
| D.实验结果能说明表现型不只受环境影响,还受基因型的影响 |
下表为甲、乙、丙三个病人早晨空腹时血清中的部分指标值。相关判断不合理的是()
| 指标项 |
参考值 |
甲 |
乙 |
丙 |
||||
| 谷丙转氨酶 |
5-40 U/L |
90 |
30 |
31 |
||||
| 总蛋白 |
55-85 g/L |
40 |
38 |
60 |
||||
| 葡萄糖 |
3.9-5.9 mmol/L |
3.6 |
3.8 |
10 |
||||
| 尿素氮 |
1.9-7.2 mmol/L |
1.2 |
3.0 |
8.5
|
下图表示一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若在图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图中a、b、c、d、e能检测到兴奋的有几处()
| A.2处 | B.3处 | C.4处 | D.5处 |
下图为不同温度下金鱼的代谢率(耗氧率)与氧分压的关系图。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在一定范围内,代谢率随氧浓度下降而下降 |
| B.25℃环境中金鱼的代谢率比15℃环境中的高 |
| C.代谢率最大时的最低氧分压随温度不同而不同 |
| D.氧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后,代谢率不再随氧分压增加而增加 |
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
| B.每一级生产的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
|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
|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