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了探究水稻贮藏的条件,有人将相同并足量的水稻种子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小时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如下表:
O2浓度 |
0 |
1% |
2% |
3% |
![]() |
7% |
10% |
15% |
20% |
25% |
O2吸收量/mol |
0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8 |
CO2释放量/mol |
1 |
0.8 |
0.6 |
0.5 |
0.4 |
0.5 |
0.6 |
0.7 |
0.8 |
0.8 |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稻种子在O2浓度为0~3%和5%~25%时,分别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B.贮藏水稻种子应选择O2浓度为5%的适宜环境条件
C.O2浓度5%~25%时,水稻种子有氧呼吸强度增大而无氧呼吸强度减小
D.水稻种子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可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
B.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可使丙酮酸增加 |
C.若c能抑制ATP形成,则可使ADP的消耗增加 |
D.若d能抑制[H]氧化成水,则可使O2的消耗减少 |
反应A—P~P~PA—P~P+Pi+能量,在叶绿体中进行时,有关该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催化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酶不同 |
B.相互转化的反应部位不同 |
C.高能磷酸键形成和断裂的部位不同 |
D.相互转化的生理意义不同 |
酶的活性部位往往与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上具有特殊的匹配关系,当酶与底物结合时,启动化学反应的发生。下列叙述能用图示解释的是 ( )
A.酶具有高效性 |
B.发挥作用后酶被分解 |
C.酶可在细胞处发挥作用 |
D.酶的结构改变可能影响其活性 |
下列生命活动中一定需要细胞器参与的是 ( )
A.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 B.肽链的形成 |
C.细胞呼吸产生酒精 | D.维生素D进入组织细胞 |
取洋葱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为实验材料,利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
B.吡罗红能促进染色体中DNA和蛋白质的分离,有利于甲基绿与DNA结合 |
C.染色时间越长,观察效果越好 |
D.该实验的结论是DNA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分布在细胞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