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有“刘易斯拐点”之说,意指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临界点。简而言之,在“刘易斯拐点”之前,是人求工作,不涨工资也会有源源不绝的劳动力;在“刘易斯拐点”之后,是工作求人,不涨工资就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刘易斯拐点”之说对解决目前“用工荒”问题的启示是
A.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缩小工资收入差距。 |
B.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
C.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
由于自然灾害的频发和地月距离接近出现的“超级月亮”等自然现象,一些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电影《2012》,认为世界末日真的快到了。这种观点
①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②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③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性 ④是主观臆造的联系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人不可能两次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可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
A.前者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
B.前者承认运动的普遍性,后者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
C.前者承认静中有动,后者承认动中有静 |
D.前者离开物质谈运动,后者离开运动谈物质 |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
A.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 B.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
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 D.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
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 |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
C.理在气先 | D.存在就是被感知 |
“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段话主要说明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的发展推动具体科学的发展 |
B.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C.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