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5~6题。
图中表示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哪项措施( )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
|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
下列关于山西省能源输出叙述正确的是( )
①输电会造成消费区的大气污染
②输电成本较低
③煤炭在运输过程中会有所损耗
④输电会加剧该省的水资源紧张状况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B两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起止点,两省级行政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4~15题。
与省级行政区B相比较,省级行政区A发展棉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是()
①接近棉花产地②拥有廉价劳动力
③水陆交通便利④消费市场广阔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建设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省级行政区B的是()
①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②改变能源短缺状况,缓解因煤炭运输给铁路运输带来的压力
③转变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城市大气质量
④实现广大农村能源气化的目标,净化生活环境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灌溉可能会导致( )
| A.土壤沙化 | B.土壤盐碱化 | C.土壤pH值减小 | D.洪涝灾害 |
下列有关区域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区别 |
|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也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
|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 |
|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 |
读“甲、乙、丙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9--11题。
甲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
| A.季风水田农业 | B.混合农业 | C.商品谷物农业 | D.种植园农业 |
与乙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 A.刚果盆地 | B.四川盆地 | C.塔里木盆地 | D.墨累—达令盆地 |
提高丙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A.提高机械化程度 |
| B.充分利用水资源 |
|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
|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6~8题。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 )
①纳木错湖 ②滩涂③黄河 ④渤海 ⑤水稻田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 B.开发的成本太高 |
|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
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
|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
| B.河湖淤废 |
| C.城市化建设和围湖造田占用大量湿地 |
|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