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A. | 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 B. | 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
C. | 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 D. | 大型国有 企业多位于郊区 |
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 | 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 B. | 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
C. | 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 D. | 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 | 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 B. |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
C. | 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 D. |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
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 | 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 B. | 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
C. | 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 D. | 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
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A. | 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 B. | 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
C. | 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 D. | 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