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HF<HCl<HBr<HI | B.微粒半径:K+>Na+>Mg2+>Al3+ |
C.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 | D.熔点:Li>Na>K>Rb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液氨、液氯、液态二氧化硫等皆为非电解质 |
B.电解、电泳、电离、电化学腐蚀均需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进行 |
C.红宝石、水晶、钻石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
D.淀粉、蛋白质、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
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少量液体甲逐滴加入到固体乙中,试管中试剂为丙,则下表中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甲 |
乙 |
丙 |
试管中现象 |
结论 |
A |
稀硫酸 |
亚硫酸钠 |
溴水 |
橙色褪去 |
SO2具有漂白性 |
B |
饱和食盐水 |
电石 |
酸性 KMnO4溶液 |
紫色褪去 |
乙炔可发生氧化反应 |
C |
醋酸 |
碳酸钠 |
BaCl2溶液 |
变浑浊 |
醋酸酸性强于碳酸 |
D |
浓氨水 |
生石灰 |
AgNO3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NH3与 AgNO3溶液不反应 |
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线段BC代表Fe3+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
B.原混合溶液中n(FeBr2)=3mol |
C.当通入Cl22mo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 2Fe2++2I-+2C12=2Fe3++I2+4Cl- |
D.原溶液中n(Fe2+):n(I-):n(Br-)=3:1: 2 |
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B |
C |
D |
|
实验方案 |
![]() |
![]() |
![]() |
![]() 将NO2球浸泡在冰水和热水中 |
实验 目的 |
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
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 |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 |
探究温度对平衡 2NO2 ![]() |
可逆反应aA(g)+bB(g)cC(g)+dD(s);△H=QkJ·mol-1,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某物质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与温度(T)、反应速率(v)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T1<T2,Q>0 |
B.增大压强,B的转化率减小 |
C.当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
D.a+b>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