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一年的“法国文化年”以“浪漫、创新而又以人为本”为主题,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陆续举办百余项活动,其中主要的活动有“《法国时尚100年》大型设计展”、“雅尔紫禁城激光音乐会”、“法兰西巡逻兵飞行表演”、“戴高乐生平展”、“法国当代艺术展”等。阅读上述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举办外国文化展,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是否可以放弃我国的传统文化?为什么?
(2)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大数据(big data),指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且信息传播速度快的数据库体系,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全球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结构复杂多样,规模急剧增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能否实现海量数据的有效挖掘和运用,把握数据背后的奥秘和玄机,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消费者福利的满足程度。我们必须树立大数据战略,以获得巨大商业价值,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1)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树立大数据战略?
材料二:大数据最厉害之处在于对即时数据的掌握,透过数据你所看到的不是过去发生的事,而是此刻正在发生的事,大数据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根据示例,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下列企业在大数据时代获得成功的奥秘。
案例 |
《经济生活》知识分析 |
示例:淘宝网一家小型化妆品电商收集网络顾客对某种品牌的检索数量,以此作为是否进货的重要依据,实现利润翻番。 |
科学预测商品需求,调节生产要素和商品供给,实现供销畅通。 |
案例一:亚马逊基于客户在过去一段时间的购买行为,如客户的购物车中所收藏的商品、客户喜欢的商品、其它用户浏览或购买的商品等大数据分析给客户个性化推荐建议或广告,实现了销售额巨大增长。 |
① |
案例二:农夫山泉综合各地需求、高速公路收费状况、道路等级、天气季节、配送中心辐射半径、不同市场的售价、各地人力成本、甚至突发性的需求等大数据进行配送,实现最大限度的节约物流成本。 |
② |
案例三:福特公司在汽车上添加大量传感器和处理器,车内信息、车辆与手机之间的通信信息及车辆之间的通信信息都会生成数据,通过海量加工数据,福特成功聚合了客户反馈信息,不断探索最佳工艺,设计新产品,提升业绩。 |
③ |
材料三:大数据是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依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党和政府了解世情、掌握国情、把握规律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使精准感知,正确决策、高效服务成为可能,党和政府应该具备大数据思维,运用好大数据,这对形成多元互动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如何通过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2008年--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注: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8%
材料二:某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规定,出台了该市土地流转的实施细则,要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材料三: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战略部署,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收入分配已成为各项改革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难在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入分配改革是一件全局性的大事,涉及范围广、层次深;难在“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给”,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就是要打破现在的利益格局,进行必要的利益调整;难在监管跟不上,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相关法律和法规还不健全;难在公平与效率的度不好把握,不能因为只顾效率而忽视公平,也不能为追求公平而放弃效率。
(1)揭示材料一中图和表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与“市场配置资源”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的?
(3)结合材料三,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发挥自身作用来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正式颁布,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产业和投资等领域的工作将随之全面启动。2014年是中国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开局年。
材料一:《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会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会成为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制定实施《规划》,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材料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的禀赋,体现差异性,倡导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要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城市。
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也积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现在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必须走出一条新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之一表现为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把提高人的幸福指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1)结合材料一,说明国家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3)材料三体现了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哪些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材料二: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传统的封建“人治”思想的影响,我们党在治国方略的选择上经历过一些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文化大革命”中法制被严重破坏的惨痛教训,清醒地认识到加强法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战略方针。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997年,党的十五大最终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完成了我们党执政治国理念的一次深刻而重大的转变。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要求,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迈进,标志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理念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和治国理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国际社会认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使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中国老百姓从中受益,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将更加健康有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们怎样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发挥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我党治国理政理念不断转变的认识。
2012年11月25日,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同志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疾病,因公殉职。30多年来,他乘持航空报国的志向,积极投身祖国的航空事业,带领研制团队不断地学习、钻研和积累,攻坚克难,夜以继日地奋战,坚守一线,多次长时间随舰海试,解决了飞行训练中大量的技术难题,实现舰载机在航母“辽宁舰”上成功起降,推动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中共中央追授他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国务院追授他为“航空工业模范”称号。
结合罗阳的先进事迹分析他是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