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如图16所示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应选用__________代替平面镜。
(2) 小刚将蜡烛A点燃置于镜前,再拿一支大小和A相同的蜡烛B在镜后移动,直到看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进而得出像与物的大小 。
(3)研究完平面镜成像后,小马灵机一动设计了如下方案研究凸面镜成像的情况:
①器材;透明弧形(球冠形、厚度均匀)玻璃、光屏、长短不同的多支蜡烛、光具座.
②步骤:在光具座上,在透明弧形玻璃前某位置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先用光屏进行像的承接;然后再选择另一支相同的蜡烛,放在玻璃后面,直到与像的位置________,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观察像的正倒;改变蜡烛的位置做多次实验。
③实验记录如下:
蜡烛离弧形玻璃的距离 |
光屏上的像 |
玻璃后的像 |
|
很近 |
无 |
缩小 |
正立 |
较远 |
无 |
缩小 |
正立 |
很远 |
无 |
缩小 |
正立 |
④小马得出结论:凸面镜只能成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填“虚”或“实”)像。
小文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研究电磁现象,当他闭合开关S后,发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这说明___________的周围存在着磁场。接着小文又找来了一个小铁钉,把导线的一部分绕在上面,制成了一个电磁铁连在电路中。当再次闭合开关S后,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如图乙所示。据此他判断出电源的________端是正极(选填“a”或“b”)。
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 距为________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5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______、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
甲乙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为确定橡皮泥通过反射面A所成像的位置,图中A应选用(选填“生活中的平面镜”或“透明薄玻璃板”),橡皮泥经A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
读出如图所示各测量工具的测量值,并将结果填在相应的空格处:
弹簧测力计示数温度计示数量筒示数电能表读数
N℃ cm3kW·h
如图所示的各种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只填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