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材料反映了:

A.元代行省划分依据是山川便利
B.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
C.元代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

两宋时期共有正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该做法的目的是:

A.重视文教 B.防止武将危及皇权
C.解决武将割据地方的弊端 D.缓解“冗兵”问题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措施没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 D.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

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 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
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 D.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到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表述符合其特征的是:

A.由“公天下’’到“家天下”
B.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C.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
D.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