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创作的一首陕西民歌唱道:“大脚参加自卫军,小脚参加慰劳队,男男女女都工作,生产劳动是第一,男人们前方去闹枪,后方的生产靠婆姨,生产运动要号召,人人知名毛主席。”这首民歌主要反映了
A.根据地把抗日与社会生产相结合 | B.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 |
C.根据地男女平等实现了同工同酬 | D.抗日根据地因百姓广泛支持而扩大 |
有史家认为,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据此判断,下列各项中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早期纺织业状况的直接史料,最合适的是
A.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 | B.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
C.《说文解字》中关于纺织业的字 | D.《史记》中关于纺织业的记载 |
近代有学者说,“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主旨是
A.西方画作都以形似为重 | B.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 |
C.文人画有形似的不足 | D.文人画与立体派都重精神表达 |
1684年,康熙帝颁布“开海”命令:“今海内一统,出洋贸易,得旨允行”。1717年,又以南洋地区“西洋泊船之所,藏匿盗贼甚多”,恐其结成反清势力为由,下令禁止南洋贸易。下列对上述现象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平定噶尔丹叛乱是“开海”的政治前提 |
B.“开海”“禁海”都是有限制的对外贸易 |
C.欧洲列强联合反清是“禁海”重要原因 |
D.康熙帝时期清朝政府开始推行海禁政策 |
图为“熹平石经”的残石。该石经由《诗》、《书》、《春秋》等七经组成并立于洛阳太学。这一残石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A.隶书始于秦朝 | B.民间入仕风气高涨 |
C.儒学的官方化 | D.国家教育系统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