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各项与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
D.“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 |
清初“经世致用”学说的倡导者唐甄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天下之主在君,君之主在心。”上述主张最能说明
A.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 B.对专制制度的批判超越了时代 |
C.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明君治国 | D.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
《朱子语类》道:“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封建道德 | B.阐述自然本心 |
C.主张君权神授 | D.规范人际关系 |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在春秋战国时形成,宋明时期这一思想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
C.朱熹倡导:“忠、孝、廉、节” | D.“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
唐太宗晚年在回顾自己治国经验时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请你判断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体现了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 | B.法家、道家 |
C.墨家、儒家 | D.儒家、道家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评论秦朝灭亡时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 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C.圣人之要,四方来效 |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