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浙江绍兴)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检验其中的成分,经实验得到下表,请完成相关内容。
实验步骤及现象 |
结论 |
①将少许白色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A |
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在A中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过滤得滤液C ③在白色沉淀B中加入足量稀硝酸,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滤液C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
白色粉末中一定有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钠 |
小王和小张两位同学对实验探究有一定的心得,以下是他们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录,请你参与探究并完成相关的问题:小王根据下图的操作进行实验:
(1)A的现象是;
(2)B中随着稀盐酸的滴加左面图象能正确表示这个变化过程的是(填字母序号);
(3)小王认为,当B中溶液颜色刚好变成无色时,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呈中性。
(4)小张实验: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再滴入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小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刚好完全反应。小干认为小张的实验设计思路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室提供了以下装置,现邀请你与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来参加实验探究活动。
(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a,b。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一瓶氧气,则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字母),
有关化学方程式,上述装置选择的依据是(填字母)。
A.属于固固型加热的反应 | B.属于固液型不加热的反应 |
C.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 D.制取的气体难溶于水 |
(3)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该反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4)李同学设计了下(图1)装置制取和收集CO2,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双氧水与MnO2粉末混合制氧气不能使用该装置的主要原因是。
(5)若要得到干燥的CO2,(图1)还需要一个干燥装置,干燥剂为浓硫酸[如(图2)所示]。请你用箭头在(图2)中标明气体进出方向。
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小明同学将两药匙熟石灰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仍有不溶性的固体,于是他认为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小艳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艳同学的理由是 。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是Ca(OH)2;
乙同学猜想是CaCO3;
你认为是 。
【实验与结论】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的熟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溶液; (2)向滤出固体中加入适量。 |
(1) ; (2)。 |
猜想正确 |
实验课上,张影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
(1)余承骏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他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用试管取无色溶液少许,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 |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
无色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
宋楷认为余承骏的实验方案不严密,不能证实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2)宋楷设计了另一个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 |
③ ④有蓝色沉淀生成 |
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氢氧化钠 |
(3)宋楷的实验可靠性高的原因是。
下图是康康同学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步骤。
(1)康康同学的操作中共有(填数字)处错误,请你任选择一处说明其错误的原因。
(2)除了上图所示的仪器外,康康还需要哪些仪器?。
(3)上述错误操作将导致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理论值(填“偏大”、“不变”、“偏小”或“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