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上,张影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
(1)余承骏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他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用试管取无色溶液少许,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 |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
无色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
宋楷认为余承骏的实验方案不严密,不能证实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
(2)宋楷设计了另一个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 |
③ ④有蓝色沉淀生成 |
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氢氧化钠 |
(3)宋楷的实验可靠性高的原因是 。
今年春节前夕,我国北方遭遇冰雪灾害。为了清除道路上的冰雪,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工业盐融雪剂用于除冰雪。同学们从新闻中得知:①使用工业盐融雪剂后,道路两旁树木、农作物大量死亡;②桥梁路面除冰不得使用工业盐融雪剂。
【提出问题】工业盐融雪剂对树木、农作物和桥梁为什么会造成危害?
【查找资料】(1)工业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和NaNO2。
(2)土壤盐碱化会造成树木、农作物死亡。
【提出猜想】猜想一:工业盐溶液可能显碱性;
猜想二:工业盐溶液对钢铁可能有更强的腐蚀性。
【实验探究】同学们对猜想一和猜想二进行了探究,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猜 想 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工业盐溶液显碱性,会造成道路两旁的土壤盐碱化。 |
猜想 二 |
![]() 实验①实验② (请将液体名称填在上面的横线上) |
实验①:6—7天后明显生锈。 实验②: 2—3天后明显生锈。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反思与应用】
对于道路除冰,请你提出更好的建议。
某同学为了研究炼铁的原理并测定生成铁的质量,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按下图进行实验。
(1)首先,该同学称量氧化铁的质量,然后进行实验,他先打开K1,关闭K2,通入一氧化碳,其目的是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因一氧化碳不纯而引起爆炸,然后关闭K1,打开K2,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再次称量固体的质量,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12克,则生成铁的质量为_____,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两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烧杯内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现有HCl、NaCl、NaOH、Na2CO3等溶液。若进行下列实验,请判断可能的溶液组合。
(1)两两组合进行实验:
① 组合后无明显现象,但发生反应的组合是____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组合后有明显现象,该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意组合进行实验:
若将氢氧化钙溶液逐滴滴入组合溶液中,产生的沉淀与加入的氢氧化钙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则溶液的组合可能是。
已知一种固体化合物由氢、氧、碳、铜四种元素组成,向盛有该化合物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时,固体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得到蓝绿色的氯化铜溶液。
(1)探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①可能是氢气;②;③……
实验:请针对你②和③猜想中的一种,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2)从蓝绿色溶液中提取金属铜。有关实验方案如下:
①操作Ⅰ的名称为;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操作II中加入足量B的目的是;确定此目的已经达到的依据是。
根据下表内容进行活动与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实验 名称 |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
实验 设计 |
![]() |
问题 与结论 |
①该实验应用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实验中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实验 名称 |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
实验 设计 |
![]() |
问题 与结 论 |
①写出氧化铁被还原成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②从环保角度分析,该装置有明显的缺陷,你认为是; ③用该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时,石灰水所起的作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