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一种固体化合物由氢、氧、碳、铜四种元素组成,向盛有该化合物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时,固体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得到蓝绿色的氯化铜溶液。
(1)探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①可能是氢气;② ;③ ……
实验:请针对你②和③猜想中的一种,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
(2)从蓝绿色溶液中提取金属铜。有关实验方案如下:
①操作Ⅰ的名称为 ;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操作II中加入足量B的目的是 ;确定此目的已经达到的依据是 。
某化学小组在进行模拟炼铁的实验时,对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黑色粉末A可能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铁的氧化物都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其中氧化铁为红棕色,其余都为黑色,并且只有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
《进行猜想》小组成员一致认为:黑色粉末A不可能只有铁粉,理由是,
黑色粉末A加入足量CuSO4溶液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对黑色粉末A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 黑色粉末A由铁粉和四氧化三铁(Fe3O4)组成。
猜想② 黑色粉末A由铁粉和氧化亚铁(FeO)组成。
猜想③ 。
《实验探究》
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Ⅰ |
取适量黑色粉末A 用磁铁吸引 |
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
猜想不正确 |
Ⅱ |
取适量黑色粉末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
黑色粉末全部溶解 |
猜想②正确 |
Ⅲ |
猜想③正确 |
《反思评价》实验Ⅱ中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其理由是。
《实验结论》猜想③是正确
为了检验草酸(H2C2O4)分解的产物中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并收集一氧化碳,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按要求回答相应的问题:
《资料》CO遇到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立即变蓝;而CO2遇该试纸不变色
(1)当D中出现浑浊现象时可证明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D中盛放的是,可证明产物中还含有一氧化碳和水的实验现象是。
(2)E装置的作用是,则E中的溶液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依据图1和图2的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图1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溶液温度与盐酸溶液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图。由图1可知,该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M点所表示的含义是。
(2)图2是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其反应过程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反应分两步完成。第一步:Na2CO3+HCl=NaHCO3+NaCl,当盐酸的体积大于ml时进行第二步,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当盐酸的体积大于V2ml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溶液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做了如下所述的实验:
实验(1)
![]() |
![]() |
![]() |
①10克水中加入2克 碳酸钙 |
②10克水中加入2克 氯化钠 |
③10克汽油中加入2克氯化钠 |
上述实验中可得到溶液的是(填序号),该溶液中的溶质是;①和②对比可得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②和③对比可得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实验(2)
小资料: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
项目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NaCl |
35.8g |
36.0g |
36.3g |
36.6g |
37.0g |
37.3g |
37.8g |
KNO3 |
20.9g |
31.6g |
45.8g |
63.9g |
85.5g |
110g |
138g |
物质A是(填“氯化钠”或“硝酸钾”);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达到饱和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下同);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在化学实验室,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一瓶没有密封好的NaOH已经结块。
【提出问题】结块后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固体为碳酸钠
猜想二:固体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固体中有碳酸钠的原因________。
【查阅资料】 Na2CO3溶液pH>7,BaCl2溶液pH=7,Na2CO3+BaCl2=BaCO3↓+2NaCl
【进行实验】从瓶中取出一定量的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再将溶液分三等份分别装入A、B、C三支试管,进行如下实验。
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结块固体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分析】
(1)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三支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B试管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设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的成分,请写出你设计的实验方案________。
【实验反思】
(1)试剂瓶中的固体结块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在溶解固体时放出了一定的热量,依据此现象有同学认为该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钠,为验证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还应该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